教职工掌握的基本急救常识-教职工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3) 黑客团队 172 4

目录介绍:

基本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1.紧急止血

在发现出血情况后,要及时找出伤口,解开或剪开伤者衣物以观察伤口。若发现伤口上有脏物或碎片,应尽量清理掉。清理时,注意不要误压碎片,造成二次受伤。然后进行紧急之学,常见的止血方法有:

(1)包扎止血

此方法适用于无明显动脉性出血。小创口出血,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如果创口较大而出血较多时,要加压包扎止血。

(2)指压法止血

用于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手头一时无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可用此方。具体做法是: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方法简便,能迅速、有效地达到止血目的,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止血不易持久。

(3)止血带法止血

如果是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而且从运送伤员方便考虑,应当使用止血带。没有止血带时,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替代均可。但是,止血带只能用于手、腿,且必须有1.5英寸(约3.81厘米)宽,否则会导致伤者受伤。

2.骨折

发生骨折的处置方法是:

(1)不要急于搬动病人。

(2)开放性骨折或发生出血时,应马上进行止血、消毒和包扎,避免病菌侵入骨髓引起骨髓炎。

(3)用夹板或树枝、木棍等物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厚纸板、 杂志等也可以利用。

(4)固定物不要接触伤处,应该用棉花或布料等柔软物品垫在中间。

(5)颈、脊柱或腰部骨折,要让伤者躺在木板上,再在其颈部或其他受伤部位用软布或毛巾绑扎安定好伤部。

以上几项工作完成后,即可小心安全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幼儿园事教师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链接:

提取码: ryjt 

近年来,幼儿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 。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尤为重要。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学会哪种急救法,并熟悉哪些急救常识?

一般来说,对工作人员而言最首要的是要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以及创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之后再根据其工作场所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触电、气体泄漏中毒、窒息、烧伤、烫伤等意外的急救处置。比如在化工企业等储存有有毒燃烧爆炸风险危化品处的工作人员,除了学习掌握基本急救技术,就还要再加强学习中毒和烧伤方面的急救知识,同时还需要知道如何处置危化品泄漏、甚至危化品濒临发生爆炸时应如何处理应对的措施流程。

有哪些基本的急救常识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救助人还是被救助人都要保持冷静,不同的危险也有不同的急救要点,下面三种急救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

一、中暑急救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二、烧伤烫伤急救

常见的处理办法是: 

1、如果烧伤的部位是头和颈部,则不用包扎,应采用暴露疗法,只在创面涂以烧伤药膏即可,但不可让鼻涕、眼泪、唾液污染创面。一旦创面遭到严重污染,必要时,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2、如果烧伤后,水泡已破,且局部被脏物污染,则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也应清洁消毒,然后在创面盖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包扎,每2—3日换药一次。 

3、如果烧伤后有水泡形成,最好不要刺破水泡,以免感染,如水泡较大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4、对于小面积轻度烧伤,可用冷水及时冲洗局部,以降低温度,减轻痛感与肿胀。如果烧伤的局部很脏,可用肥皂水冲洗,但不可用力擦洗;蘸干水后,再涂上烫伤膏、红花油等药品。

三、溺水急救

1、 水中急救企图接近溺水患者时,救援人员应使用一些运输工具(船、救生筏、破浪艇、漂浮装置),尽快到达患者处,救援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减少自身及患者危险。

2、所有患者都应视为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应给予治疗,固定颈、胸椎。固定患者颈部于中立位(无屈无伸),使患者仰卧漂浮于水平背部支持装置上,再抬离水面。如必须翻转患者,应沿长轴保持头、颈、胸、躯体成直线小心的滚木样转至水平仰卧位。

3、保持头部于中立位的同时,通过抬下颌开放气道。一旦患者的气道可以开放,就要开始呼吸救治,这通常在患者处于浅水中或移出水面后完成。

如果在水中救援人员捏住患者鼻孔、支持头部、开放气道有困难,可采用口对鼻呼吸取代口对口呼吸。应清除口腔、鼻部的淤泥、杂草、呕吐物、假牙等,不必清除气道内误吸水分。溺水患者复苏不应常规使用海姆立克法。紧裹的内衣、腰带应松解。

4、 胸外按压将患者移出水面后立即开始检查循环指征,普通循环指征(呼吸、咳嗽、或对呼吸救治的反应性运动)和脉搏。

复苏期间呕吐进行胸外按压或呼吸救治时可能发生呕吐,将患者头转向一侧,用手指、衣物、吸引器清除呕吐物。如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应给予固定,移动时保持头、颈、躯干整体移动。

5、最好明确水中含何种毒物。溺水者可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低温,应予复温。

扩展资料:

紧急救护的程序通常有这几步:

第一步是拨打急救电话120;第二是迅速将伤者移至就近安全的地方;第三是快速对伤者进行分类,先抢救危重者,并优先护送危重者。

在发生严重伤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况下,紧急呼救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以下急救要点:一是实施快速营救。二是一定要把伤病者放到通风处。一定要遵循快抢、快救、快送的“三快”原则。

安全

确定伤患和救援者无进一步的危险。

检查伤患:包括伤患意识、呼吸、脉搏、瞳孔、有无外伤、出血等。

求援

1.冷静现场指挥,请旁人协助。

2.电话120(应说明地点、伤情、人数、姓名及所需支援事宜等。)

急救优先次序:

1、维持呼吸道畅通。

2、重建呼吸功能---呼吸停止时,施与人工呼吸。

3、重建循环功能

(1)、心跳停止时,施与心外按摩。

(2)、严重 出血者予以止血。

4、预防休克。

5、预防再次受伤。

把握原则

1、将伤患置於正确舒适的姿势,防止病情恶化。

2、保暖,但避免过热而出汗。

3、给予伤患心理支持。

4、详细记录,并随时观察伤患病情的变化。

急救要点

在发生严重伤害或有人突然生重病的情况下,紧急呼救的同时:

a.实施快速营救(例如从水中或火场里把受伤者拖出来)。

b.一定要把伤病者放到通风处并进行口对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急救技术

教职工掌握基本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课程,保护了教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每个教职工应该掌握的职业素养。

急救常识和防范避险逃生自救,现在学校常常作演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3 10:55:21 回复

    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

    1
  • 访客 2022-07-03 02:41:47 回复

    烧伤后,水泡已破,且局部被脏物污染,则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也应清洁消毒,然后在创面盖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包扎,每2—3日换药一次。 3、如果烧伤后有水泡形成,最好不要刺破水泡,以免感染,如水泡较大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4、对于小面积轻度烧伤,可用冷水及时冲洗局部,以降低温度,减轻痛感

    2
  • 访客 2022-07-03 03:46:07 回复

    装置上,再抬离水面。如必须翻转患者,应沿长轴保持头、颈、胸、躯体成直线小心的滚木样转至水平仰卧位。3、保持头部于中立位的同时,通过抬下颌开放气道。一旦患者的气道可以开放,就要开始呼吸救治,这通常在患者处于浅水中或移

    3
  • 访客 2022-07-03 06:05:09 回复

    1.5英寸(约3.81厘米)宽,否则会导致伤者受伤。2.骨折发生骨折的处置方法是:(1)不要急于搬动病人。(2)开放性骨折或发生出血时,应马上进行止血、消毒和包扎,避免病菌侵入骨髓引起骨髓炎。(3)用夹板或树枝、木棍等物妥善固定骨折部位,厚纸板、 杂志等也可以利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