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输液小常识你一定要知道-输液一注意是什么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2年前 (2023-01-14) 黑客团队 183 1

目录介绍:

护士知识: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是流感的高发时期,这时如果感冒,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输液来尽快摆脱感冒,但输液不当有时也会引发不良反应,这些你知道吗?

   1、发热反应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防治方法: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2、心力衰竭、肺水肿

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防治方法: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 通知 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3、静脉炎

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空气栓塞

【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防治方法】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管腔与大气相通。

输液反应绝大部分表现为寒颤,体温骤升,一般出现于输液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有些可在15分钟内发生。

在遇到输液反应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处理中要注意控制周围人群的情绪:在发生输液反应时,家属和病人都比较惊慌,情绪激动。此时你应立即处理,在一边治疗的同时要安慰病人和家属,如果生命体征平稳,则可大胆的安慰。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必须保持静脉通道通畅:病人和家属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发生反应,他们会很惊恐的要求护士终止输液,拔除静脉针。如果定力不足的护士遇上,会做出相同的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必须保留静脉通路以备用。应立即关停输液管路,挂上生理盐水及新的输液器,排好气后连接到原头皮针上继续输液,注意动作要快,反折头皮针连接管,遵循无菌观念,注意避免管路污染、进气。这样做下一步的治疗会比较顺利。

3、正确回答病人和家属的问题:发生了输液反应,处理完了,肯定会有家属或者是病人问你这样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用错药了?一定要诚恳、谨慎回答。如:您放心,绝对不是用错药,这样的反应是个别现象,跟病人的体质和原发病有关系。如果病人擅自加快输液速度,那就要理直气壮地告知:输液太快了,病人会受不了,很危险的,一定要听从护士的告知,不可擅自调整输液速度,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知道怎么输液吗

(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液瓶内插入通气管(图12-5)。 (9)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10)输液完毕,夹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利用敷盖针眼的纱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针后应按压片刻),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2.开放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及病儿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1)同密闭式输液(1)、(2)。 (2)除去溶液瓶的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以瓶签侧面位置为起点,用无菌钳翻转瓶塞,再次消毒,拔出瓶塞,轻放在瓶口上。 (3)打开输液包一手持输液瓶,将其底部橡胶管折叠,将接管夹于指缝中。另一手持溶液瓶,按无菌溶液倒出法,倒入30-50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橡胶管,以减少输液反应。将液体排入弯盘(输液器接头应距弯盘15cm左右),再向输液瓶内倒入所需溶液(溶液瓶不要紧贴输液瓶口,倒液速度要均匀,防液体外溅,盖好瓶盖,挂好输液瓶,排尽管内空气,待茂菲氏滴管液面为1/2时,用止血钳夹紧橡胶管,将玻璃接管与带保护套的针头相接备用。 (4)按要求常规消毒皮肤,扎紧止血带,嘱病人握拳,再次检查。排尽针头内空气,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与密闭式输液相同。 (5)如需向输液瓶中加入少量药液时,应先将药液抽吸在注射器内,再取下针头,打开瓶盖,在距瓶口1cm处注入药液,盖好瓶盖,轻摇输液瓶,使药液混匀,酌情按药液性质调节滴速。如需加入大量液体时,可将无菌溶液直接倒入瓶中。如需迅速发挥药物作用时,可以通过调节孔注入(夹紧上段橡胶管,开放调节孔,将药液注入后关闭调节孔,松开上段胶管)。 3.静脉留置针头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难者。由针头部与肝素帽两部分组成。 针头部:为软硅胶导管后接硬塑回血室部,内有不锈钢丝导针,导针尖部突出软硅胶导管针头部。 肝素部: 前端有硬塑活塞,后端橡胶帽封闭。肝素帽内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 操作方法如下 (1)按静脉输液法准备输液器,静脉留置针及其它用物携至床旁。 (2)按密闭输液法操作(1)-(5)。 (3)取出静脉留置针,拔去护帽,检查静脉导管和针头各部位。右手捏紧留置针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紧套于导针外的导官中枢部,切忌导管上移,使管顶超越针头。 (4)右手取静脉留置针,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4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当回血室内见第一次回血后,随即调节留置针使之呈10度角,将导管向静脉内推进0.5~1cm,确保导管进入静脉中,即可见第二次回血入导管。 (5)松开止血带,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导管的中枢部,以小指紧压远离留置针的静脉,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针回血室部使导针固定,同时左手将导管缓慢向前推进,使之全部进入静脉内,方可将导针完全拔出脱离导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导管内。 (7)常规消毒肝素帽橡胶塞部,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头(排尽管内气体)插入肝素帽内。固定留置针,调节滴速,即行持续输液。 (8)如需暂停输液,可将输液器卸下,然后用注射器(预先备好肝素100mg, 稀释成4毫升),向肝素帽内注入肝素0.4~0.6ml,用无菌纱布覆盖肝素帽及导管中枢部并加以固定,以备再次使用。

输液技巧

主要还在于多多练习,平时和同学互相练习穿刺,自己多感受一下。每一名护士最初都是用自己的血管来练习的,然后才是患者。

其次你要选择好血管,在穿刺之前,好好的观察血管的走向,弹性,评估好血管也是穿刺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握针的手法和近针的角度也要掌握好。1,比如小孩子和老年人,他自己可能无法好好握紧拳头,你就要自己去控制,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开压住被穿刺者手的两侧,这样就容易近针了。2,老年人的血管弹性比较差,还有水肿患者,这时候你可以选择拇指和食指上下分开压住血管,进针见回血会稍推进或是不在推进。如果把针完全推入血管有可能穿破。3,有些男患者血管看起来非常的鼓,青筋暴突的,很粗大,但有时候你往往也会失手,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血管看起来很容易穿刺,其实很滑。这时候你可以把进针角度提高,斜刺或是直刺进血管更容易。

再次,心理素质要好,不要紧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

总之,经验很多,不能一一总结,而且不一定适合你。你还是要自己多多练习,多多体会。祝你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好护士!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要注意的几点

1 有关输液的解释 目前我们要求进行操作前说明目的,操作完毕后交代注意事项,在整体护理病房输液过程中还会结合健康教育。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补液中病人一般要求卧床,尤其是接受输液治疗较长的病人,穿刺部位很可能是一些较脆弱的小血管,不好固定的部位,护士千叮咛万嘱咐别乱动,病人小心翼翼地躺在床上,因此最想知道今天自己要补多少液。而多数护士常常是习惯在打完针第三次核对时告诉病人今天的补液量。病人想知道今天补液量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必然会产生焦虑。所以建议护士在工作中加强灵活性和主动性,在首次查对时就告诉病人他今天的补液量。现在很多医院已进行了电脑化处理医嘱,打印输液卡,如果在输液卡上自动统计输液量,也是一项减少护士工作量的有效方法。 2 进针前嘱病人握拳视操作部位而定 为了使血管充盈,操作规程中要求护士嘱病人握拳,但临床中病人握拳后拳头呈一金字塔形,如果穿刺部位是在临床护士最常选用的手背静脉,那么此时护士很难绷紧手背皮肤,操作也很不方便,因此,通常的做法是护士用左手握住病人需穿刺的手,大拇指在病人手背绷紧皮肤,其余四指轻持病人的手心。同时,护士的手与病人相握,使病人感到镇定和放松,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而穿刺的部位在肘正中静脉或手臂上的静脉,则嘱病人握拳是不影响护士的操作的。 3 进针的角度视穿刺的血管部位和粗细而定 为了避免较细的血管穿透,学校操作规程中要求20°角进针,但在穿刺肘中静脉等粗大静脉时,可采用60°角进针,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少许。这种方式进针,由于角度高,通过真皮层时间减少,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并且由于血管粗大,不易穿透静脉。 4 针管固定 目前大多数医院已有输液贴代替以往用胶布和小纱块进行固定。以往用胶布固定时常用的三条胶布固定法是第一条胶布固定住针柄,第二条交叉固定,第三条固定覆盖进针点的小纱块和部分头皮针软管。而现在所用的一次性输液贴含小纱块的那条很宽,可以一下完成固定针柄和覆盖进针点的两个步骤,而如果在病人安静配合的状态下,是不需交叉固定,因为交叉的胶布贴紧了含小纱块的胶布,在输液完毕后拔针用含小纱块按压的操作变的较为复杂。所以这样的病人只要两条胶布固定即可,当然在病人烦躁、昏迷、不配合的情况下必须交叉固定。 5 拔针的手法及按压时间 拔针以前是用棉签在血管上方,如今采用输液贴,可以先分离胶布,用左手大拇指轻放在进针点侧边,右手迅速拔针,然后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压迫静脉,再右手大拇指用带小纱块的输液贴按压针眼。这样的拔针方法病人疼痛感较棉签按压拔针法轻。而按压时间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有些护士只按压到不再见有血液流出体表,而这样往往会造成病人皮下瘀血。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瘀血,一般要按压3~4min,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皮下瘀血。 总之,由于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临床护士已逐渐重视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精神方面的需求,而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护理方法也有相应的调整。 静脉输液八注意 1、输液前排空大小便,以免输液中途排便使针头脱落。 2、静脉穿刺前应尽力握拳,使静脉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3、如遇冬天寒冷或血管低沉者,可用热水袋 50℃ 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以利于穿刺成功。 4、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如感觉穿刺部位有肿胀、疼痛等,可能是局部 有药液渗出或针头滑脱,应及时报告护理人员。 5、输液中途不可擅自打开调速器,以免滴速太快,造成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6、若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冷、寒颤,可能是输液反应,应及时关闭调速器并报告护理人员。 7、输液结束后,请用干棉签中等力度压迫针眼10分钟。若同时用胶布固定则效果更佳,有利于促进针眼愈合。 8、按压时间到达后,1小时内不可急于甩动手臂,以防止血流压力的突变,再次冲开刚愈合的针眼而导致皮下瘀血。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3-01-14 21:52:21 回复

    (其他部位拔针后应按压片刻),整理病床单元,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2.开放输液法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及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及病儿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要求。 (1)同密闭式输液(1)、(2)。 (2)除去溶液瓶的铝盖,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