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四川省北川中学的历史
- 2、汶川大地震垮塌的是什么中学叫什么名字
- 3、众人缅怀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现场,当时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4、汶川大地震中没有一个师生受伤的一所初级中学
- 5、汶川地震14周年祭,震中倒塌的中学,师生们的遗体被挖出来了吗?
四川省北川中学的历史
学校占地62484㎡,校舍建筑面积36921.85㎡,有4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级30个,初中班级本部12个,新区6个,在校学生人数276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657人,占96.23%。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高中96人,初中83人)。高中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86人(另有4人研修班结业),高中专任教师
学历达标率为92%;在179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职称23人(其中高中18人,占高中专任家教师的19%),中级职称88人。中高级职称共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
地震前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办学品位不断提升。2001年、2003年高考成绩占全市所有高中的第七名;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绵阳市高考综合评估(B组)一等奖;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绵阳市高考(C组)二等奖。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师生不幸遇难!
随后1300余名幸存师生被转移到绵阳安置。温家宝总理先后七次看望北川中学师生受震后的北川中学。
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北川中学在四川省绵阳市长虹集团培训中心正式复课。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于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学师生,并进入该校高三(一)班教室,给全班70名学生上了一堂爱国、感恩课。课堂上,温总理亲手用粉笔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字,成为该校师生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2008年北川中学有593名考生参加高考,除了4名保送生外,共有113人的成绩上本科分数线,其中高三(3)班学生王德鑫以658分获得全校理科最高分,这个分数也是935名北川籍考生中的理科第三名。 重受震后的北川中学建的新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永昌镇,占地225亩,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新县城最为平整的一块土地,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一所高中。学校采取住宿制,同时容纳5200名学生学习、寄宿(学校有3000余学生),拥有千人会议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等11栋建筑。
2008年10月27日,新北川中学援建计划北京启动,预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新北川中学重建工程将按照“朴素、安全、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则进行,由中国侨联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归侨侨眷发起援建。
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援建北川中学的指示精神,邀请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5所名校建筑系的教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担纲设计。设计团队共提出了3套初步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既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的思考,都融入了地域性与文化整合的思想,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将“羌族红”融入教学楼的建造中;有方案提出设计采用地域性的建筑材料与构造,并用羌族民居的雕楼形式,来延续地方文化认同;还有方案提出在学校大门入口建“照片墙”,以纪念在“5·12”中遇难的同学。中新北川中学规划效果图校园全貌国侨联组织各设计团队先后进行了8次设计方案论证评审,并由40多位国内顶级专家审查讨论,历时四个多月,最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综合各设计方案优点,形成了北川中学的设计方案。
新北川中学已于2009年5月12日14:28正式开工,于2010年9月1日前完工,成为北川新城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北川中学硬件设施大部分由思科公司捐建,加之后期自身的不断发展,学校整体硬件已处于绵阳市一流水平。
1、功能用房、专用教室配套,设备设施完善。学校配备了:
(1)网络管理中心1间;
(2)信息技术教室3间;
(3)专用多媒体教室98间;
(4)校园广播管理中心1间,室外音柱20个,室内广播190个;
(5)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1间;
(6)阶梯教室(带多媒体设备)3间;
(7)英语语言室1间;
(8)紫荆礼堂1个,附带总控制室1间;
(9)清华远程教室1间;
(10)校园广播站1间;
(11)专用多媒体备课教室2间;
(12)运动场专用音响设备1套;
(13) 室外专用真彩LED显示屏一块,长虹52英寸电视机8台;
(14)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套;
2、课堂教学系统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仪、电子白板和实物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3、校园网络系统
(1)校园广播系统采用电脑程序加分区控制方式,终端遍布校园,除教育教学之外,学生广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进行广播。
(2)校园网采用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采用Cisco Catalyst4503—E双核心交换机,分为有线、无线、刷卡系统等三套网络,有850余个有线信息点,网络中心千兆光纤到各楼层,实现有线无线的全覆盖,建成了以信息服务为中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体系。
搬入新校区之后,全校师生齐头奋进,努力拼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校师资力量大幅提升,现有在编教师18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及在读研究生教师12人,高级教师37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37人(北京师范大学2人,华东师范大学4人,华中师范大学7人,陕西师范大学18人,东北师范大学1人,西南大学5人)。除此之外,还有北京支教教师16人,特聘专家型教师3人。
学生的生源不断提升,2012年的生源比2011年要好的多,随着学校 教学质量的上升,预计生源会越来越好。
在新校区举行的2届高考中,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高考获绵阳市特等奖,2012年高考更是创造了北川中学的历史,一本上线人数是2011年的3倍。
据了解,北川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淳朴善良,勤奋好学。为了让每位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北川中学针对贫困学生专门组建了寒梅班,班里学生的生活费由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资助。
“寒梅班的每一位学生成绩普遍中等偏上,每位学生自入学以来,都勤奋刻苦。今天,学生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各位科任老师的细心辅导和帮助。”2012级寒梅班班主任何兴华欣慰地告诉记者:“寒梅班的学生除了刻苦学习,他们还铭记着一份爱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向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毕业的第二届寒梅班有47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33人上本科线。
据统计,2012高考,北川中学参考人数660人,本科上线326人,上线率达49.4%,同比新增144人(同比增长26%),达目标人数的194%。
2013年,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联合办学,有教学班66个班,学生3217人,在编教师217人,绵阳中学教师17人,北京西城区及怡海集团支教教师10人,特聘专家型教师乔荣凝、王京华、陈玉芬3人。2013年高考成绩在2012年基础上更进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一本线录取人数102人。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行学生多样化特色发展: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推进音乐课改,联合开发《羌族音乐文化》校本教材,高一年级在多媒体教室、礼堂活动厅、信息化音乐室开设必修课器乐,让合唱进课堂;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编写体育特色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广播体操》,开设《羌族锅庄》,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推广普及;自主研发《魅力羌绣工艺》校本课程,在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程和美术课程中同步开设“羌绣”、电脑绘画选修课并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实践操作项目。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工作重点内容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模式探索。学校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资源建设及应用为主线,以教育教学中全面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抓手,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全面信息化。
汶川大地震垮塌的是什么中学叫什么名字
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
中学共有学生1527人,教师133人。在大地震中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
众人缅怀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现场,当时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512大地震发生的十三周年纪念日里,许多人都缅怀了一把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候的许多感人的视频。而且还有许多人特地去到汶川,观看地震灾区遗址。亲身感悟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对于我们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伤害。许多人都自发的去到汶川漩口中学地震遗址的现场。亲眼看见了地震带来的危害以及地震之后所留下来的遗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强烈地震使位于震中漩口中学蒙受巨大损失。教学楼台阶上的那块汉白玉雕刻的时钟永远地停留在那一刻,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裂痕将地震发生的时刻凝固在下午2时28分。 因此,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旋口中学的这一个汉白玉雕刻的时钟被当做了地震发生的标志性建筑。
通过这个汉白玉雕刻的时钟,永远停留的时间,众人似乎可以想象在地震发生之前许多学生还在教室里面认真的听着老师讲课。努力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许有的学生正在调皮捣蛋,开小差,或者与同桌打闹洗洗。总之,一切似乎和平常相差无几。但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整栋建筑直接坍塌。一瞬间,所有的人都被掩埋在建筑物之下。
而门口的这一个时钟也永永远远的停留在了地震发生的时间。这一刻是国人心中的痛。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举国震惊。如此大的地震给问上带来的灾害可想而知。虽然在地震发生的时候,许多学生得益于平时的逃跑演练能够很快速的跑出教室,远离灾害中心。但是仍然有许多人由于地震发生的太突然,不能够快速的反应。因此被汶川大地震无情的带走了生命,年轻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
而人们自发的到汶川旋口中学地震遗址现场进行缅怀。是因为人们仍然感动于当时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当时整个中国的真实写照。无数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了给灾区群众带去救援物资,不断的拯救灾区群众。人们没有被这场大地震所打倒。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都纷纷捐献自己的力量,给灾区群众捐献物资,或者当志愿者亲赴灾区救援生命。
汶川大地震中没有一个师生受伤的一所初级中学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是四川省优秀校长
汶川地震14周年祭,震中倒塌的中学,师生们的遗体被挖出来了吗?
汶川地震举国震惊,我们的记忆仿佛还停留在当初捐物捐款之时,但是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虽然经过了14年,但是那些曾经的伤口仍旧没有愈合,失踪的遗体永久封存在了那场大地震当中。
地震中倒塌的中学
如今的汶川还保留了当年地震后的景象,仿佛那一刻时间静止,还能够看到房屋倒塌的景象。在这场大地震当中,除了居民的楼房倒塌之外,很多中小学校教学楼也长埋于地下。根据当年的数据可以看到除死亡人数之外,还对外报道了地震中失踪人数。
师生们的遗体是否被挖出?
在当年的汶川大地震当中,一部分师生被救出,也有一部分师生的遗体被挖出,但仍旧有一大部分的师生遗体留存在那场大地震当中。在救援过程中,除伴随余震之外,还伴随着雨水以及泥石流。而对于很多倒塌的建筑物来说,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在救援过程当中还搭上了很多救援人员的生命,原本的教学楼向地下深陷十余米,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够放弃救援,所以在汶川大地震当中,仍旧有很多师生们的遗体没有被挖出。
地震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在地震发生时,应尽快远离市内以及建筑物,并且迁移到空旷区域内。其次,如果未能及时迁移,应寻找墙角以及桌椅下方躲避,避免被砸伤。大多数地震后仍有余震,所以在地震短暂停止后,不应迅速回到室内,而是等待警报解除。
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太多的疼痛和震撼,时至今日,仍旧有遇难者家属在每年纪念日时带上鲜花缅怀自己死去的亲人,但无论汶川地震过去了多少年,仍旧会被我们所铭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2484㎡,校舍建筑面积36921.85㎡,有4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级30个,初中班级本部12个,新区6个,在校学生人数276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657人,占96.23%。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高中96人,初中83人)。高中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86人(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