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关于新闻的基本常识
- 2、以有知识没常识,有文化没素质为话题的作文
- 3、人常说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有见识这个原话怎么说来的
- 4、不知道人民日报是党报算不算缺乏常识
- 5、人民日报:66个中国文学常识,你知道几个,建议收藏
关于新闻的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新闻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就是指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新近发生的事情,未必都是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有社会意义的,公众应知、欲知而未知的事实。 二新闻的特点 新闻必须讲究时效性,即必须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不是过去发生的事实。在传媒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事实的发生与事实的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小,利用声光媒介甚至可以做到同步进行。即便是印刷媒介也要力求做到尽量缩小和发生的事实之间的时间差。迅速快捷应是新闻的一大特色。 二、新闻的种类 新闻的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不同的类别。 以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外交新闻、军事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以题材来分,可以分为典型新闻、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 以篇幅来分,可以分为长新闻、短新闻、简讯和一句话新闻等。 以写作特点来分,可以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经验新闻、述评新闻、简明新闻、特写性新闻和答记者问等。 三、新闻的写作 一消息 消息是一种最讲时效的宣传形式,它一般具有内容新、事实准、报道快、篇幅短的特点。 内容新,就是报道的是新鲜事、新人物、新动态、新风尚、新知识、新问题等。它要求尽可能报道最新出现的人、事、物。 事实准,就是报道有根有据,确有其事。人物、地点、时间、数字、引语、细节都准确无误;作者对事实的分析,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报道快。消息是稍纵即逝的客观现象的及时记录,最讲究反映快。如果迟写慢发,消息就会贬值或失去意义。篇幅短,就是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把事实要点表达出来。短是其鲜明特点,也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一般来讲,消息由五大部分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但不同类型的新闻,根据不同主题的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写法,不一定要五部分俱全。下面介绍几种消息的写法。 ⑴标题 消息的标题要求能够概括、揭示消息的主要事实,用以吸引读者,它与一般文章的标题相比,显得更重要,形式也更为多样化。 消息的标题通常采用由正题、引题和副题组成的单一型或复合型标题。 正题,又叫主题、母题。它突出消息最主要的事实或中心思想。正题中一般有谓语。 引题,又称肩题、眉题。用于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主题,揭示意义。 副题,又叫子题、辅题。常用以补充交代事实,或说明事件的结果,有时也用来说明正题的来由或依据。 消息的标题有四种组合方式: A.完全式。即由正题、引题、副题组成。如: 中宣部等部门举行形势报告会(引题) 钱其琛做台湾问题形势报告(正题) 强调愿意看到台湾新领导人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整体回应,而不是对个别问题的回应(副题) ——2000年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B.引主式。即由正题和引题组成。如: 为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引题) 我国构筑虚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正题) ——2000年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C.主副式。即由主题和副题组成。如: 我国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正题) 秦山六十万千瓦核电蒸发器在沪制成(副题) ——2000年6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 D.主题式。如: 女足令美国人狂热(正题) ——1999年6月21日《参考消息》 ⑵导语 位于消息的开头,有时是一段话,也有时只有一句话。导语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消息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告诉读者,使读者首先获得一个总的印象。二是它应当象诱饵一样把读者吸引住,使他们有兴趣往下看,欲罢不能。因此,一篇好的消息,在导语上是要下苦功夫的。正如古语说的:“立片言以居要,得一篇之警策。”请看下面一则导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渡过长江。 ——《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导语高度概括凝炼,语言铿锵有力,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概。人物、时间、事件交待得很清楚,读者通过这则导语似乎感觉到浩浩荡荡的人民军队正在陆续不断地渡过长江天堑,直捣蒋家王朝。 ⑶主体。 这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主体部分阐发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思想,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或补充导语中没提到的内容。 主体的结构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结构等。 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或问题发展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 横式结构是按事物之间的并列关系或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来组织材料。 交叉结构是以上两种结构的结合,一般在材料繁杂、内容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⑷结尾 好的新闻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作用。但一般新闻如果已将事实交代清楚完毕,可不必加结尾。正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的:“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这是我们写作新闻结尾时特别要注意的。常见的结尾方式有:总领全文,提示主旨,展望未来,抒发情怀等。 ⑸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指的是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的材料。一般来说,新闻写作中往往用背景材料来烘托深化主旨,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的性质和意义。背景对于新闻内容实际上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新闻使用的背景材料,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A.说明性的。如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工作面貌、物质条件等等。例如: 7月29日中午12点26分,奥运会射击场上响起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记录被打破了。这也是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枚金牌…… ——1984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省略号后面部分为背景材料,这个背景材料点出了事情的意义,是对该新闻的必要补充。 B.注释性的。如人物的出身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名词术语、技术问题等等。例如: 长江航道启用波浪发电航标灯 ……浮标波浪发电装置是安装在灯浮上的一种装置。它利用波浪摆动产生的波能转换成电能,供给航标灯光源。与目前浮标上的铝电池相比,重量减轻了1/3,投资减少了2/5,且功率大,电压稳,射程远。…… ——1992年3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背景材料,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科研成果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背景不是新闻的独立部分,它可以放在导语之后,也可以穿插在主体之间,还可以放在结尾部分。 ⒌标题新闻的写作 对于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有时报纸由于受到刊期、篇幅的限制,或者收到消息的时间过晚来不及排印以及其他原因,为了争取时间,便在报纸显著位置用大字标题刊出新闻内容。这种用标题来显示新闻内容的消息,叫作标题新闻。这样处理,可以让读者及时得知这一重要新闻的信息,还可从别的报上了解新闻的详情。标题新闻刊出后,报纸还可以将新闻事实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作连续报道。标题新闻有两个特点:第一必须是重大事件;第二具有强烈的时间性,不能拖延报道。因此,标题新闻都刊载在显著位置。还有一种标题新闻,是指某家重要报道,由于版面分类放在别的版上,而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这条报道的标题,并加上说明“请阅本报今日×版”,以引起读者注意。 例如1993年3月份,在八届全国人大和政协八届一次大会期间,《贵阳日报》曾刊载过好几次标题新闻,其中3月23日刊载在“时事、综合新闻”版头条的标题新闻是这样的: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大会 任建新刘复之分别报告“两院”工作 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 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选举办法和侯选人名单草案 二通讯 ⒈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报道事件、人物,反映工作经验。 通讯和消息有不少共同点,它们都要求真实性、时效性和典型性。但是消息对报道的人或事不展开情节,文字简洁明快。通讯则要将报道的人或事写得详尽,有因果,有发展,情节要展开,有故事、有细节,生动地再现典型意义的画面,运用巧妙的结构,穿插跳跃,起伏跌宕,更具体感人。 ⒉通讯的种类 常见的通讯有如下五种: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小通讯等。 ⒊通讯的写作 通讯的结构和消息大体相同,但通讯的标题很少用肩题,多数通讯仅有正题。有些通讯的标题由正题和副题组成。 通讯的导语往往演化为序。在题头之下就是序。序往往要交待事件的起因、缘由,或者人物的概貌,或人物、事件的概况。也有的通讯没有序,直接进入主体的描述。 主体部分,比较短的通讯不分小节,比较长的通讯,根据内容的需要分为若干小节,各节用数字标出,各小节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些通讯的小节还往往注出小标题,以突出本部分的内容或主题。
以有知识没常识,有文化没素质为话题的作文
发展的需要。 那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法,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有关涉法的真实案例,从中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案例一:只想找回我的狗,不曾想犯罪了。大学生刘某买的两条狼狗丢失。刘某怀疑是邻家小孩狗娃偷的狗,便用拴狗的铁链把狗娃绑回家中,关在养狗的铁笼里,逼其说出狗的下落。三天后狗娃伺机逃脱并报了案。司法机关依法以非法拘禁罪将刘某逮捕归案。在监狱里,刘某回答记者问题时说了标题中的那段话。面对这样的表白,我们感到: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不懂,犯了法还不知道。但法律是无情的,等待他的将是几年的铁窗生涯。 案例二:上网的害处。未成年犯小陵(化名),小学毕业后在同学的引导下渐渐迷上了上网玩游戏,开学后刚上初中一年级就经常逃学、旷课,与同学结伴去网吧。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拖欠网吧的上网费太多,网吧老板不同意其继续玩,小陵就象生了病。为了能继续上网,小陵和自己的上网同伴决定去抢点钱来。他们在一个台球室抢劫一名学生的钱没有成功后,便将他的自行车抢走,并假意带这名学生到一个公园去玩,想再次抢劫其身上的钱,被公园的保安发现,扭送至派出所。小陵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今年 8 月投入河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改造。 案例三:在校大学生张亮维权案 。某在校大学生张亮收到家信,得知家中跑运输的汽车被同村田某偷开翻入沟中,修理费花去 2000 多元,停运损失达 1500 多元。田某坚持只付修理费,对其他损失概不负责。张亮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信告知家人,田某侵害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如修理费;失去的可得利益,如汽车正常运输时的纯收益。于是建议到法院起诉。最终张亮家人胜诉而得到赔偿。 案例一和案例二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法有助于我们不违法或者守法。如果说这种意义是消极的,那么,案例三中张亮用法维护自己家人的合法权益的事实说明,学法还具有维权和护法的积极意义。通过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第一、文化水平高并不等
人常说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也要有见识这个原话怎么说来的
知识是书本上对世界的看法,常识是你对世界的主观臆断,见识是你的经历产生的看法。
不知道人民日报是党报算不算缺乏常识
常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党报按划分应该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不知道人民日报是党报算是缺乏常识,但是又有区别于开水不能浇花、开车不能玩手机这类常识,毕竟党报涉及的政治学,社会学层次更深。
人民日报:66个中国文学常识,你知道几个,建议收藏
1、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古代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
5、八股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6、“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7、五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8、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 《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9、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0、“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1、书法四体
正、草、隶、篆
12、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5、三书
《魏书》《蜀书》《吴书》
16、“乐府双璧”
《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17、史学双璧
《史记》《资治通鉴》
18、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
《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
19、“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1、左思《三都赋》
《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
22、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安、谢眺
2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4、李清照三名句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26、“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28、清代词家三绝
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
29、“扬州八怪”
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
30、“北宋四大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这则导语高度概括凝炼,语言铿锵有力,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概。人物、时间、事件交待得很清楚,读者通过这则导语似乎感觉到浩浩荡荡的人民军队正在陆续不断地渡过长江天堑,直捣蒋家王朝。 ⑶主体。 这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承接导语。主体部分阐发导语所揭示的主
环境的材料。一般来说,新闻写作中往往用背景材料来烘托深化主旨,帮助读者认识所报道的事实的性质和意义。背景对于新闻内容实际上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新闻使用的背景材料,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A.说明性的。如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思想状况、工作面貌、物质
大会期间,《贵阳日报》曾刊载过好几次标题新闻,其中3月23日刊载在“时事、综合新闻”版头条的标题新闻是这样的: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大会 任建新刘复之分别报告“两院”工作 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 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审议通过选
害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现有财产的损失,如修理费;失去的可得利益,如汽车正常运输时的纯收益。于是建议到法院起诉。最终张亮家人胜诉而得到赔偿。 案例一和案例二给我们的启示是
制,或者收到消息的时间过晚来不及排印以及其他原因,为了争取时间,便在报纸显著位置用大字标题刊出新闻内容。这种用标题来显示新闻内容的消息,叫作标题新闻。这样处理,可以让读者及时得知这一重要新闻的信息,还可从别的报上了解新闻的详情。标题新闻刊出后,报纸还可以将新闻事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