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中国古代诸如“稽首”“顿首”的跪拜礼都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 2、古代如何行叩拜礼呢?
- 3、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你真能分清稽首、顿首等行为吗?
- 4、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 5、古代礼仪中的“九拜”是指哪九拜?
- 6、稽首 顿首 叩首 区别是什么?
中国古代诸如“稽首”“顿首”的跪拜礼都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
1、稽首。稽首是“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据文献记载舜时就有这一礼节,如《尚书舜典》记载:“禹拜稽首。”郑玄注释《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稽首,拜头至地也。”贾公彦疏:稽首“,头至地多时,……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按照这一说法,稽首就是在跪拜时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儿的礼节形式。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拜地、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旧时给尊长者写信,在开头时常用“某某稽首”的字样即源于此。 2、顿首。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3、空首。空首是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贾公彦疏:“空首者,先以两手拱至地,乃头至手,是为空首也。以其头不至地,故名空首。”即身体呈跪姿,两手拱到地,然后俯下头至手而不接触地面。所谓“空”就是两手拱合,俯头至手和心持平,头在空中而不叩头到地面,是尊长者对“稽首”的答礼。上古时代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也先行“空首”礼,如《尚书益稷》记载:“皋陶拜手稽首。”自隋唐凳椅普及后,人们不再“席地而坐”,“空首”演变为躬身示礼的形式。 以上三种礼节均属“吉事之拜”。以下“振动”、“吉拜”、“凶拜”为“凶事之拜”。 4、振动。振动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动,读为董,书亦或为董。振董,以两手相击也。……振动,战栗变动之拜。”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顿首”,还要双手相击,哭天喊地,浑身战栗不已,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的感情。 5、吉拜。古代有守丧三年的礼俗,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行“吉拜”礼。郑玄注:“吉拜,拜而后稽颡。”就是说先“空首”拜,然后“顿首”拜。 6、凶拜。凶拜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郑玄注:“凶拜,稽颡而后拜,谓三年服者。”《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这一礼节形式是先“顿首”拜,然后“空首”拜。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 7、奇拜。奇为单数,“奇拜”即拜一次。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9、肃拜。肃拜是表示恭敬的见面礼节。《左传成公十六年》记载:“敢肃使者。”西晋时的杜预注:“肃,手至地,若今撎。”《说文手部》:“撎,举手(首)下手也。”清代段玉裁注:“凡不跪不为拜,跪而举其首,惟下其手,是曰肃拜。汉人曰撎。”由此可见,肃拜的礼节形式为身体呈跪姿,以手触地,抬头。古人在书信中常用“肃启”、“谨肃”等词就是从“肃拜”引申而来表示恭敬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九拜”的礼节形式现在在日常交往中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一种曾经有过的传统礼俗,仍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从有些人对神灵偶像的跪拜,祭祀礼俗中的跪拜,从还在使用的表示尊敬的语词,例如拜寿、拜年等看到“九拜”的影子
古代如何行叩拜礼呢?
古人盘膝而坐,臀部坐在脚后跟上时称为坐,如果不靠在脚后跟上,则称为跪。所谓的拜,一定是先跪下而后拜的。如果不跪则称为揖。介绍了这个基本常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了解古代人有哪些“拜”的礼。《周礼·春官·大祝》中记载地最为详细,其文云:
“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这九拜中,只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和肃拜是拜的特定名称。而吉拜和凶拜指的是吉礼和凶礼时的拜,奇拜和褒拜则指依据礼的轻重不同的拜。所以我们就来着重介绍稽首、顿首、空首、振动、肃拜这五种拜的具体行礼方式。
1, 稽首。所谓稽首,就是先拜手至于地,双手摊在膝盖前的地上,然后额头拜至手前地上。稽首是拜礼中最为敬重的叩拜方式。
2, 顿首。顿首是凶礼中的重礼,如果是按照动作来看的话,顿首和稽首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稽首是头缓缓叩地,而顿首则较为急速地以额头(颡)叩地。段玉裁认为顿首就是《仪礼》中的稽颡。《周礼》称为“顿首”,而《仪礼》《礼记》称为“稽颡”,二者名异实同。
3, 振动。关于振动的拜法,古人有不同的解释,杜预认为振动即踊,也就是在丧礼中上下跳来表达哀恸。先郑郑众认为是击掌,而郑玄则认为是拜时振动。清人凌廷堪认为是先拜而后踊。振动是凶礼中最为隆重的拜礼。
4, 空首。所谓空首,就是先跪,然后拱手,将头叩于手上,手与胸齐平。因为手不至于地,所以称为“空首”。空首是拜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5, 肃拜。肃拜是妇人专用的一种叩拜礼。关于肃拜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郑玄认为肃拜不必下跪,只需低下头,并两手下垂即可。而清人黄以周则认为凡是拜礼,必须要下跪。当以黄以周的说法为是。妇人在行肃拜礼时,只需略微地俯低头即可。
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你真能分清稽首、顿首等行为吗?
说起跪拜礼,我们平时在影视剧中都见过,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光是周代就有九种跪拜礼仪,分别是稽首、顿首、空首、振拜、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这几种跪拜究竟是怎样行礼的呢?
稽首
稽首就是跪拜时,头触地,停留片刻。但是在周代青铜器铭文中,有关稽首的记载是稽首礼应该是跪而拱手,头俯至手,与心平,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下垂触地,两手不分开,这才是稽首礼。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场合。
顿首
顿首是拜头叩地,意思是说跪拜时,先下跪,拜手,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随之下俯,以额叩地,叩而即起。如果额头触地后不立即抬起,就变成是用于丧葬场合的跪拜礼了。而顿首一般是用于平辈或者地位、身份相近两者之间的。
空首、振拜、吉拜、凶拜
行空首礼时,是跪拜时头不叩地,仅向对方拱手并且头俯至手。空首礼是君答臣、上答下也就是对于稽首礼或者顿首礼的回拜礼。振拜礼是“揖”、“厌” 相结合,就是双手相抵,臂成拱形,略微前后推动并上下略微振动。吉拜和凶拜是用于丧葬场合的礼仪,吉拜是拜而后稽颡 ,而凶拜是稽颡而后拜。
奇拜、褒拜、肃拜
奇拜是空首拜衍生出的拜礼,不过对于如何行礼并没有定论。有的说是先屈一膝,有的说就一拜而已,还有的人说以两手相机,一拜,所以恐怕是难有定论。褒拜行礼时,应该先双手相抵于胸前,躬身俯首然后再行拜手稽首礼。肃拜是九种跪拜礼中最轻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应该是两膝跪地,低头微躬,双手向下作揖,多用于婚、冠等吉事。
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
1、重视程度
“顿首”在古代拜礼中是比较轻于“稽首”,是地位相等或平辈相交的一种礼节,表示普通的礼貌。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
2、跪拜形式不一样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男子双腿打开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状,女子跪下去时则双腿并拢。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点在手背。
3、词性不一样
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顿首
百度百科-稽首
古代礼仪中的“九拜”是指哪九拜?
在古代比较传统的年代,中国的礼仪是非常的详细,我们最常听到的就是“三叩九拜”了。在一些严肃的日子,比如说去拜佛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采取三叩九拜来表示自己的诚意。电视剧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女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愿望,常常三叩九拜爬上山到达目的地来表示自己的诚心。那么“三叩九拜”中的“九拜”到底指的是哪九拜呢?
“三叩九拜”属于古代礼仪中的一种大礼,通过字面的意思往往会被理解为连续的拜九次。其实在古代中并不是这样的,这种所谓的礼法是另外的一种样子。“九拜”是指的九种礼拜的方式,而不是连续拜九次。这九种礼拜方式分别有自己的名字,依次是: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这不仅仅是叫法不同,而且各个叫法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动作。
“稽首”是要先跪下然后拜手,最后手挨着地,头也紧跟着挨着地。这是“九拜”中最敬的方式,通常是臣子对于君主所用的;“顿首”是在跪的同时手也要拜,然后手和头都要着地;“空首”是要跪下时手要拜,但是不用着地,放在心口高度即可;“振动”在于要先拜再顿足;后面几种则是前面三种方式的交叉组合。
不管怎么样,古代的礼仪真的是博大精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去掌握自己民族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从更多方面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走进中国。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要学好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做到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沟通。
稽首 顿首 叩首 区别是什么?
稽首、顿首、叩首主要是礼仪方式不同,具体如下:
1、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2、顿首: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3、叩首:伏身跪拜,以头叩地,为古代的最敬礼。
相关信息:
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
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如《左传》记楚人申包胥因为国家危亡,在秦适九顿首于赵宣子,以求秦国援兵。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8、褒拜。郑玄注《周礼》记载的这一礼节说:“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褒拜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 9、肃拜。肃拜是表
等。“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毕恭毕敬的隆重大礼。2、跪拜形式不一样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男子双腿打开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状,女子跪下
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献平准夷雅表》:“臣宗元诚恐诚惧,顿首顿首。” 3、空首。空首是古代上答下的礼节形式,也称为“拜手”。郑
目录介绍:1、中国古代诸如“稽首”“顿首”的跪拜礼都有哪些?它们的适用范围分别是什么?2、古代如何行叩拜礼呢?3、周礼中的九种跪拜礼仪,你真能分清稽首、顿首等行为吗?4、顿首是什么意思,顿首和稽首的区别5、古代礼仪中的“九拜”是指哪九拜?6、稽首 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