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阪神大地震的原因剖析
- 2、日本灾难包括什么?
- 3、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 4、日本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阪神大地震的原因剖析
造成这场灾害的主要因素;
一是该地震的性质所致。城市直下型地震能量积累慢、周期长,就现代的条件基本无法预测。其震动方式特殊,垂直、水平均有震幅,烈度强,对城市的破坏性极大,而且神户市与震中距离近。
二是地理环境因素和基础设施较脆弱。城市大都建设在山坡、斜坡和人工填海造地上,经过强震,地基发生形变。城市抗震设防较差,使房屋(大都是80年代以前的建筑)、交通设施及生命线工程大量被毁坏,并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
三是震后救灾工作十分困难。震后,神户市通讯不畅,道路组塞,一个惊恐,客观上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救灾无法按预定设想组织展开。同时,也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关西震灾准备不到位,估计不足,行动迟缓。在实际救援中,出现了救灾指挥体系不协调、救贫物资供应混乱和火灾无法及时扑救等情况。
阪神·淡路大震灾已经过去17年了。在前5年里,日本各地又发生了暴雨、台风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早在阪神·淡路大震灾发生的同时就开始修改防灾计划并研究防灾对策。震灾教训在应付后来的灾害时应被有效利用,每个人都必须从那次震灾中学到最宝贵的东西。
兵库县把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工作作为奋斗目标,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共存的社会为基本理念,制订了兵库凤凰计划。该计划的完成期限恰逢大震灾后的第10个年头,即2005年。将震灾后的10年作为一个阶段,实施重建家园、创建崭新市民生活的对策。要从直接袭击现代都市的巨大灾害中得以恢复,不仅在日本,就是在全世界,这也是史无前例的较量。 阪神·淡路大震灾造成的损失
被形容成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阪神·淡路大震灾,究竟是什么样的灾难呢?
阪神·淡路大震灾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的资产瞬间消失,对日本来讲,这是一场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所不能比拟的遭受了巨大损失的灾难。
从伤亡人数来看,关东大震灾约是阪神大震灾的20倍,不过其中95%的人死于地震后的市区火灾。在受灾最重的东京府,被压死的人就达3000人,可见,与阪神·淡路大震灾的死亡人数在量级上所差无几。
阪神·淡路大震灾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1995年2月,神户各大型零售店的销售额跌落至上一年同月的18.6%,震灾两年后的1997年3月,随着主要百货店的全面恢复,卖项才逐渐回升,但与全国的百货店相比,1998年3月仍亏损14%。
尽管在很多方面震灾都给灾区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但用银行存款余额、地方税收等表示个人经济实力的指标,将灾区与其他城市加以比较,却未发现震灾所造成的明显的负面影响。
从生命安全的观点来看,影响最大的是因震灾引起的住房破坏,死亡者的90%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夺去了生命。尽管市民对高速公路、地下街区和高层建筑物等感到不安,但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尤其是木结构住宅的抗震性能却很不关心。
一直以来,日本在建立防灾城市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生命线设施以及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总体框架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可是,阪神·淡路大震灾却暴露了住宅抗震性能差、道路狭窄、房屋排列拥挤无空旷场地等问题。使灾害扩大的主要原因不是城市总体框架问题,而是市民完全忘记了对于日常随身用品的抗震贮备。
倒塌的木结构房屋堵塞了狭窄不足4m宽的公路,不要说消防车了,就连人都过不去。当抗震性能差的木结构住宅密集的街区遭受严重的地震破坏时,受损失的不仅仅是房主,阻碍了紧急车辆和救援人员前进的步伐,进而妨碍了消防活动和救援活动的开展,最终造成整个地区蒙受更大的损失。关于这一点,再一次得到证实。
住房这一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一旦大量遭到破坏,就会使受灾者和受灾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蒙受极大的苦难。因为从避难场所、临时住宅、街区恢复到生活重建,需要几年乃至10年的震后重建过程。
抗震能力差的市街区日本各地都有。以阪神·淡路大震灾中发生火灾蔓延的两个地区为例,对市街区构造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个地区的建筑占地面积系数为百分之四十几,木结构率与耐火构造率之和约70%左右,具有火灾蔓延危险性极高的构造。东京也有与之类似的街区。
人在灾害过程中的反应
过去曾就灾害的发展过程,主要从灾害对策研究人员的观点出发提出过一些方案。作为有代表性的事例,应急、恢复和重建这三个阶段的存在是很清楚的。
所谓应急阶段,是以保护生命安全的活动为中心,救援活动的时间限定在灾害发生后最初的72小时。恢复阶段以恢复社会运作系统机能的活动为中心,直到完成生命线的应急恢复。重建阶段指的是社会资产的恢复,即生命线等彻底恢复完毕,住房与生活环境得以重建,一切均恢复正常。对于实施灾害对策的行政部门和人来说,将上述3个阶段作为标志抗灾救灾转折点的大致目标,是很有效的信息。
从接受救助的灾民的角度来看,对于那些自家房屋破坏较轻且震后仍可继续居住的灾民来讲,他们很想回家去恢复正常生活,对他们而言,生命线的恢复是很重要的信息。而对于自家房屋损失惨重,外出避难的灾民来讲,最重要的是有关重建房屋的信息,生命线的恢复,则是排在第二位了。可见,准确掌握每个灾民的需求,并按其轻重缓急实施救助,也是提高灾害救助效率和质量的必不可少的信息。
研究人员明确提出受灾者的对应行动从时间上来看分为3个时段,即震灾发生后的10小时、100小时和1000小时。该结果已从以兵库县西宫市32户为对象所实施的受灾家庭访问调查中得到证实。这次调查的内容包括震灾发生的家庭成员情况和生活环境、受灾状况、是否曾在避难所和临时住宅中生活过,以及住宅的重建状况等。
为了解这32户家庭所经历的整个灾害过程,对他们作了共计60小时的访问调查,获取了他们在灾害发生后约1年里的反应行动情况,并将所得信息数字化,然后再将行动的时空分布过程反映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
利用GIS分析受灾者住地变迁,得知他们在受灾后的1年中居住形式分为3种:① 返回原宅(自宅型);② 市内搬迁(市内转居型);③ 市外搬迁(市外转居型)。无论哪一种形式,其迁移的时间均在震灾后的10小时、100小时和1000小时这3个时段。
第1时段的10小时之内,很难把握情况,对眼前发生的种种事态,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在震后100小时内,已能大致了解受灾的情况,随着避难场所的开辟、救援部队和救援物资的到位,已构筑了受灾地区的社会框架,是受灾地社会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受灾者的活动特点是从被破坏的住宅中取出家庭财产,通过各种关系落实住处,想方设法重新生活。
灾后1000小时内,由于生命线等的应急恢复工作的开展,以及志愿者的增援,形成了所谓的灾害乌托邦,可称之为受灾地社会稳定期。在这一时段,逃离灾区的人也很多,因此,也是明显存在受灾程度判别的时期。
1000小时以后,由于生命线的恢复,多数没有离开灾区的人们也恢复了日常生活,正常上班,这一时期可称之为恢复正常的过渡期。
日本灾难包括什么?
日本强震冲击全球经济 九大领域遭“辐射”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所说的一样,日本地震是该国在“最坏的时间发生的最坏的事”。
不确定1:核电发展
日本地震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安危牵动世界。福岛效应正在发散,核电全球发展是否会就此转向引起争论。
欧美各国率先表示,将对目前运行和在建的核电项目进行检查。印度、德国、瑞士都对自身的核电计划进行检讨,美国议员纷纷要求政府,停止核电厂发展计划。世界核反应堆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国也表示“调整核电规划、暂停审批新项目”。中国占据世界拟建核反应堆的近40%,中国的核电发展雄心,迄今为止是全球铀市场的一大驱动因素,被视为关键的未来需求来源。中国核电计划的任何长期变动,都将给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加拿大的Cameco等全球铀矿开采企业带来重大影响。这些举动可能重塑全球能源政策。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反思自己的核电政策,欧洲的电力、天然气、电煤和碳排放的成本均飙升至两年来从未见过的水平。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放缓了其核工业的进程。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比例接近80%的法国就是一个例外。法国表示,将对国内所有58座核电站进行安全审查,但该国能源部长坚称,法国走核电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这既保障了法国的能源独立,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另一个力挺核电的人是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他表示,土耳其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推进建造该国首座核电站的计划。土耳其是一个地震高发国家。
不确定2:日元走势
强震后,汇率市场上日元动荡首当其冲。
自地震发生当日,日元兑美元汇率逐步走高,3月17日,因市场猜测日本政府因忙于避免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风险而推迟干预外汇市场的时间,日元大涨至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一度触及每美元76.36日元的峰值,当日更是出现在短短26分钟之内大涨4.5%的情况,在外汇市场实为罕见。
但随着3月18日早间,G7默许采取联合干预行动,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表示,日本央行将在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日元兑美元急挫3%,突破81.00关口。G7声明称,将密切关注汇市,美国,英国,欧洲央行和加拿大将参与日本的干预行动。汇市过度和无序地波动将伤及经济和金融稳定。G7声明称,对日本经济和金融业的韧性抱有信心。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称,由于日本央行的资金注入,货币市场正开始恢复平静。
国泰君安的最新报告认为,日元升值空间已不大。“地震发生后,保险公司减持海外资产,日本政府和企业也减持海外资产,以汇回日元,令日元升值,但很难像阪神地震时日元有20%的升值。”
不确定3:原油价格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错综复杂,仅就日本地震本身而言,中国石化(8.55,-0.02,-0.23%)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日本此次地震可能会造成原油需求减少,从而带动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乙烯等下游化工产品价格的上涨。
从中长期的需求角度而言,广发期货分析师张卉瑶认为,按照以往经验,大规模重建工作往往会抵消自然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基础设施重建反而可能创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1995年阪神大地震之后日本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3%的高位。据估计这次大地震在经济方面会给日本带来巨大损失,灾后重建至少需要1800亿美元,一些预测甚至估计费用高达1万亿美元,远高过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重建的费用,短期内日本经济存在下行风险。随着重建工作的开展,日本经济可能呈现“V”型反弹,对原油是一个中长期利好。原油多头等待强震影响逐渐消退以及日本灾后重建等利好因素来到,利空出尽或将会迎来进场时机。
莫尼塔投资认为,出于避险和国内偿付的需要,后期将有大量资金回流日本的风险,这将对美国国债市场构成压力。总体上,由于地震因素,美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都有延续或者加码的可能,这对于商品价格是中期的支撑因素。若油价和货币供应的比价关系达到2006年中或者2007年底的水平,则油价将是150美元。
18日当日,受利比亚紧张情势恐升级提振,NYMEX原油期货18日亚洲电子盘走高至103美元上方。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商品分析师Barbara Lambrecht称,油市面临供给面和需求面双面风险,利空与利多因素相互交织。市场需要方向,预期近期市场波动将加大。
不确定4:中国经济
由于日本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地震造成的临时性出口中断必然会对其他国家企业造成影响,尽管这并不直接影响到中国,但将冲击全球多个产业给中国经济带来间接影响。
目前,据统计,受地震影响而停产的日本上市公司主要涵盖科技、汽车制造、运输等行业,其中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尼康、丰田、日产、本田、软银及日本全球最大的铁路旅客运输公司东日本公司等。有学者表示,以2010年我国进口汽车数量25.3万辆中,有三成是日本车,此外合作企业还有大量的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因此由于短期供应量影响,汽车价格也会提升。
除汽车外,由于地震导致的交通中断,造成的原材料供应、及成品运输暂停,芯片业也受到不小影响。日本芯片业占全球市场的五分之一,例如,苹果iPad极度依赖日本厂商的NAND闪存。业内研究人士表示,中国大陆市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产品由于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价格大幅上升。据报道,平板电脑等价格已有所上涨。
另外,在外贸方面,我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形势有望缓解。日本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2月,日本和我国的双边贸易总值为488.5亿美元,增长28.8%。因地震给日本带来的短暂性停产将对我国的外贸产生冲击。“日本地震后对外出口将减少,与此同时,因内需增加,我国对日本出口工业品、原材料总量将减少,近几个月双边贸易总额将有明显回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判断。
不确定5:A股影响
一般而言,他国股市会较快走出非本国地震所带来的阴影,日本地震也因此不会成为A股的决定性利空,中国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忧。一是中国本身并没有受到地震直接损失的影响,因此个股因地震而大幅跌停的现象基本不会出现;二是间接的贸易影响也有限,虽然中国和日本贸易很密切,但还没有信息显示此次地震对中国的出口类上市公司产生了直接经济损失,加之日本只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对中国整体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相对有限;三是由于日本大地震中,汽车、石化、钢铁等数十家国际大公司在受灾区域的分公司受到关闭停产的限制,其产销将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对中国汽车上市公司而言,未必不是扩大全球销售的良机。
国泰君安证券3月17日发布最新报告称,日本地震短期冲击中国股市,但QDII持有的日本资产占比较小,影响有限。报告认为,日本在中国主要为直接投资,股权投资不多,地震不会引发日本从中国大量撤回投资。而在行业影响方面,报告称,机械方面,日本将主要进口在中国国内生产的日资产品。同时,日本东北地区农产品(16.86,-0.03,-0.18%)生产受重创,会增加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核电站受损,火力发电替代,日本则会增加从中国的动力煤进口。
中国投资银行副主席龚方雄(专栏)表示,影响市场的反向因素是存在的,但都难以动摇市场向上的根基。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起的通胀不可持续,国际油价上升对国内传导的渠道不多,且容易控制。一季度CPI指数正在寻顶回落,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成长,资本市场也会随之扩张。即使某个时段市场进行调整,下跌的空间也有限。
不确定6:全球经济复苏
外国机构普遍认为,破坏性地震和海啸打击日本经济,可能只会略微削弱全球经济增长;不过较长期来看,这可能意味着通胀压力上升。
法国巴黎银行市场分析师保罗?莫蒂默-李称,预计这次灾难将使日本今年的预期GDP增速下滑3个百分点。日本约占全球GDP的6%,相当于全球经济产出的0.2%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期,今年全球经济增长4.4%,因此跌幅并不大,而且几无可能出现新一轮经济下行。
安永全球主席特黎表示,日本强烈地震以及核泄漏危机不会引发全球经济再次触底。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进程,不会出现“滞涨”。他说,通过日本政府的有效措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地震后果将得到控制,日本经济不会因此崩溃,也不会发生全球性灾难。
不确定7:环球股市
这场地震在地理上震动日本的同时,资本市场上也“震动”着全球,世界各主要股票市场在上周五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此次强震的影响。
回顾近年来地震和全球股市表现,不难发现,灾难刚开始时市场的涨跌,都普遍遵循“第一时间就卖出股票或做空股指,避免不可预测的风险”的投资规律。真正能撼动股市走势趋势的,往往是损失评估出台的地震中后期。
比如,1994年洛杉矶发生里氏6.6级地震,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微涨0.08%,但受灾后重建会拉动经济的预期推动,之后两个星期持续上涨,累计达2.8%;1995年日本神户7.2级地震,当日东京股票市场只是微跌。可是几天后,当预计损失达数万亿日元之后,东京股市连续下跌,半年不到竟下跌超过5000点。
如今,虽然日本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但它的重要性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日本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任何时候都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日本现在所占份额为5.8%,十年前是7.5%,20世纪90年代初是9%。同样,日本股市在20年前是世界最有价值的市场,如今在全球股市市值中的份额比数十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小。神户地震前夕,日本股市在世界股市市值中的份额近30%。现在却只有7.5%。
“股市投资者总是盯着最近世界上发生的这些或那些灾难,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相似的灾难一直在发生。”Hudson View咨询公司首席策略CortGwon的观点认为,短期的地震灾难效应,会逐渐被消化,未来全球股市的走向,首先仍然取决于各国经济预期,其次就是看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究竟会对其本国以及全球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失。
不确定8:日债务危机
在高效的救灾阶段结束后,围绕灾后重建所需财政支出的博弈,将决定日本的经济能否较快恢复。
根据日本财务省预计,到2012年3月本财年结束时,日本公共债务将从今年的11.3万亿美元增至12万亿美元,超过其GDP的2.3倍。这意味着,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恶化的国家。因为债务过大,今年1月和2月,国际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连续下调了日本的主权债务评级。
此前,日本债务危机并没有获得欧洲债务危机般的负面反应,原因在于日本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债务又为企业和个人所有。这样避免了突然集中爆发不能偿债的风险。但是,“3·11”强震之后的大规模重建所需投资,特别是公共设施部分,不可能由企业或个人主要承担,而只能由政府承担。
穆迪16日发布的分析报告称,日本11日发生的大地震及其后续影响,完全可能将日本经济拖入衰退。在下半年重建工作和公共投资走上正轨之前,日本经济不会重拾增长。由此可见,日债危机的消化仍需时日。
不确定9:保险业亏损
地震发生,保险理赔就被提上日程。灾害程度越高,理赔金额就越高,保险公司业绩就会受到拖累,相关股票在各个国际资本市场上当即遭到沉重的抛压。最新消息,日本方面虽确认理赔金额将超过阪神大地震,但却认为保险公司业绩应当不会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损害保险协会会长铃木久仁近日表示,此次地震保险理赔金额将超过阪神大地震的783亿日元,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数额,绝对将超过数千亿日元。理赔额中1150亿日元是由保险公司负担,超出的部分将由国家和国民分别负担,由此看来国家负担的增加将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官民负担的保险金总额超出1兆9250元的部分,国家将负担95%。会长称理赔额对对于各保险公司业绩来说,“应当没有到产生巨大影响的程度。”
但是,国际再保险公司却认为影响相当严重。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法国分析师说:“经历澳大利亚洪水、新西兰地震和现在的日本地震,再保险公司今年要支付的账单已经非常昂贵”。德国经济分析师克里斯蒂安·穆斯奇克表示,日本地震是个昂贵事件,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几乎可以忘记净利润目标了。英国“JP摩根-卡泽诺夫”投资银行预计,日本地震给欧洲再保险机构带来“10亿至20亿美元,甚至更高损失”。瑞士信贷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再保险机构2011年损失将再次超过以往平均水平。盈利预期可能再次下调。”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账户上的交易,因为自己兼任清查职权而可以隐瞒,但追加的保证金却是无法隐藏的。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了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份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份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份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扩展资料:
巴林银行倒闭的相关情况:
1、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1995年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2、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3、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林银行倒闭
日本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
一、1896年:明治三陆大地震
死亡达22000人之多,还波及夏威夷。明治29年,即1896年6月15日19时32分,日本宫本县三陆爆发7.2级大地震,由于震感微弱,许多人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
然而,地震35分钟后,第一波海啸冲击到三陆海岸,几分钟后第二波海啸也紧随而来,高达38.2米的海啸造成9000多座房屋被毁,22000人死亡。
二、1923年:关东大地震
造成10万多人死亡,4万多人失踪。如果说哪场地震让日本人最为痛心,那莫过于关东大地震。1923年9月1日上午11时58分,东京南部的大岛渚爆发里氏8.2级地震,震动4至10分钟。
190万人无家可归。据统计,关东大地震共造成105000人死亡。按照今天的市值,关东大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10亿美元。
三、1933年:三陆第二次大地震
造成3008人死亡,12053人受伤。
1933年3月3日,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发生8.1级大地震,如同1896年的大地震,此次地震也引发海啸,海水淹没三陆附近城镇,造成3008人死亡,12053人受伤。
地震引发的28.7米高的海啸却给海岸附近村镇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海啸冲毁了7000多座房屋。岩手县一些村镇几乎90%的房屋被毁,将近一半人口罹难
四、1995年:阪神大地震
造成上无人死亡,损失1000亿美元。1995年1月17日凌晨5:46分,大阪与神户地区所有还在睡意朦胧中的人,忽然被强烈的震感惊醒。
兵库县南部城市淡路市爆发的7.3级大地震持续了20秒,瞬间,震源附近10万座房屋倒塌,另外185000座房屋被严重损害,6343人被倒塌的房屋压死,其中,离震源最近的神户地区共死亡4600人。另外,地震还造成415000人受伤。
阪神大地震造成日本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约占当时日本2.5%的GDP。
五、2011年:东北9.0级特大地震
造成上万人死亡,引发核泄漏。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岸爆发9.0级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于海洋深处,引发十米高的海啸,直接冲毁宫城、茨城、岩手三县数以万计的房屋、建筑。地震甚至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成为日本历史上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附近海域,由于海啸冲击,宫城、茨城及岩手三县上万人死亡,而福岛核电站更出现泄漏,20多万人被疏散,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及财产损失堪称日本史上之最。 此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日本经济也受到了重大打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关东大地震
百度百科-三陆大地震
百度百科-阪神大地震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醒。兵库县南部城市淡路市爆发的7.3级大地震持续了20秒,瞬间,震源附近10万座房屋倒塌,另外185000座房屋被严重损害,6343人被倒塌的房屋压死,其中,离震源最近的神户地区共死亡4600
克表示,日本地震是个昂贵事件,慕尼黑再保险集团几乎可以忘记净利润目标了。英国“JP摩根-卡泽诺夫”投资银行预计,日本地震给欧洲再保险机构带来“10亿至20亿美元,甚至更高损失”。瑞士信贷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现在几乎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