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会引起气温升高吗-为什么地震前温度会异常高?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2) 黑客业务 117 5

目录介绍:

地震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

《环球时报》讯:全球变暖导致地震频发

热浪一阵比一阵热,飓风一场比一场猛,海平面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地球暖化对人类发出的警告。但科学家指出,地震频发也与地球变暖有关。

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加入全球暖化争论的最新科学学科是地质学。一些地质学家解释说,气候暖化直接导致冰帽融化,这将释放出在地壳中被抑制的压力,引发极端的地质事故,其中包括地震、海啸及火山喷发。一立方米冰的重量接近一吨,而一些冰层的厚度会超过1000米。当这些重量因融化而除去后,地壳就会弹回到原来的形状。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质学家帕特里克·吴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这种效果:他用拇指压着足球,当拇指抬起,对球的表面压力除去之后,足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地球两极这些厚冰层像拇指按压地球一样,给地球带来大量的压力,压制住地震的发生,但在它们融化之后,便会引发地震。当地震发生在海洋下,就会形成海啸。当然,对地球来说,由于地壳非常坚硬,这个恢复原状的过程相当缓慢。比如,目前,加拿大东部偶然发生的地震,其实与一万多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反弹有关。南极洲及格陵兰积雪的融化也会有相同的影响,但过程将因温室效应而加速。

帕特里克·吴还表示,冰层融化后,重新液化的水会引发海平面上升,增加海底所承受的重量,而这也可能对地层深处的板块造成影响。

地壳可能比很多人想象得更敏感,之前已有很多事例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修建大坝后,大坝拦截而成的水库水量增加,引发地震。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火山专家阿兰·格拉比尼尔表示,当他发现加州海岸的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之间有关时,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可是,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的这种联系尤其明显。他说:“冰层融化,地壳的负载减轻,在压力的作用下,地壳下面的岩浆就更容易喷出来,这就是火山。”

英国地质学家比尔·马奎尔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指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影响着地震、火山喷发和灾难性海底滑坡发生的频率。这种现象已经在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而且证据显示,它正再度发生。”

地壳升温会使地壳与内部的电子流速发生变化,地壳越冷,地球内部发出的电子速度越快,而当地表面升温,地球内部发出的电子就慢,而当地球内部电子集聚太多,一旦超过临界点时,地球内部电子与地壳负电子会出现爆炸式导通,这就是地震和海啸以及对云层的电隔。南北极的极光就是电荷饱合的一种现象,所以它的出现会带来地球大的灾难。

北川4.6级地震与绵阳老井升温有关吗?

北川4.6级地震与绵阳老井升温有关吗?各位,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咱得先表明下态度。我们文字工作者,面对一些社会问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的所言所思,必须以官方发表的声明为准,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肆意发挥想象,天马行空。是的,这就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所以各位,在解决今天的这个问题时,小编我也将秉承这一原则。那么首先,我们得本着科学探究的精神,来科普下关于地震的有关常识。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震是不可控的。事实上,目前科学家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四川地区经常会发生地震了。

中国大陆都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洋和澳洲位于印度洋板块,而四川恰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因而必板块下面的软流层导致板块的运动,造成板块的挤压和碰撞,而印度板块的挤压力进行传递,从而作用于该区域的Y字型三大断裂,西北方向的鲜水河断裂、东北方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南向的安宁河断裂带,致使四川产生很多的地震。

基于以上分析,咱再来分析下今天的话题,10月21日中午,四川绵阳北川发生4.6级地震之后,不少网友质疑其与之前发生在绵阳的井水温度升高有关,对此,四川省地震局在微博上回应:北川4.6级地震距离该井约81公里,该地震的发生与水井温度升高无关联。四川省地震局联合绵阳市应急管理局和当地政府部门于14日赴现场对绵阳老井升温现象进行核实,认为该井水温升高系抽水泵漏电短路所致。四川省地矿局九0九水文队专家14日现场勘察排除了地热和地质灾害的问题。14日将该井抽干后,每天对水温进行观测,该井水温处于持续下降过程中,目前水温基本与周边水井温度相当。

地震之后天气能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川大地震后,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进行了“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按照省局指示,为切实做好抗震救灾科普宣传和科技咨询,现将该研究材料发给各单位以作参考。省局要求各单位密切关注气候情况特征及变化,做好相关科普知识宣传及气象服务工作。 四川汶川大地震前后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我们重点选取了地震主要震区附近成都、都江堰、彭州、崇庆、绵竹、平武、北川、江油、什邡、青川等10个有自动气象观测站的站点,具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的降水、气温、风 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 1.降水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以下均为北京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降水演变特征是:大地震当天12日白天各观测站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大地震之后的夜间至14日清晨。其中,12日08时-13日08时都江堰出现了26.3 mm的大雨,成都、彭州、什邡、崇庆、江油等6个站以小雨为主。13日08时-1 4日08时什邡出现了30.5 mm、崇庆37.3 mm、彭州32.9 mm的大雨,都江堰出现了21.3 mm的中雨。 并且,崇庆12日无降水过程,首次降水出现在13日04时,降水强度逐渐增强,在13日06时达到峰值5.3 mm/1h,之后雨强减弱。但到13日夜间再次增强,该站降水持续至14日07时。成 都温江12日无降水过程,13日05时出现降水,之后逐渐增强,降水峰值出现在13日21时,达到3.8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都江堰12日22时开始降水,降水出现时间早于成都市的崇庆、温 江和彭州等其它地点,降水强度也较强,至13日05时最强,达到9.1 mm/1h,降水过程持续到14日05时。彭州12日基本无降水过程,13日04时开始降水,强度较弱,至13日傍晚增强,在夜间22时达最强,即4.9 mm/1h,14日07时降水过程结束。江油12日15时出现小雨,0.4 mm/1h,其它时间无降水,13日08时-14日07时又出现降水,在13日15时达最强,1.3 mm/1h。什邡12日15时-22时受地震影响无资料,13日00时出现降水,持续至14日05时,13日夜间降水增强,峰值出现在19和20时,4.9 mm/1h。 2.气温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温演变特征是:12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明显,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06时左右,最高气温出现12日12时—14时,其中都江堰、绵竹、北川、江油、什邡等出现在12时,大地震前各站气温先后达到最高,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14时28分大地震之后,13日各站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过程,2 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武以外,其它各站风速变化特征与温度变化特征较相似,风速在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地震发生后,13日—14日各站风速变化发生了改变,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气压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气压演变特征是:地震前后各站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平武和青川海拔高度在800m以上,气压较低,在920hPa左右,都江堰海拔高度在707.00m,气压在930hPa附近,北川海拔高度在638.80m,气压在940hPa附近,其余6站海拔高度在500m—600m之间,气压都在950hPa附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趋势。 5.几点初步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前后,主震区附近地区的气象要素变化表现一定差异性。尤其是,大地震发生当天,基本无明显降水过程,主要降水过程开始于大地震后的13日夜间,多 数站降水出现在地震10多小时后,14日早上降水基本结束;大地震发生当天气温日变化明显,大地震发生前3小时内各站温度先后达到最高值,多数地点处于28°C附近,但大地震发生后13日—1 4日气温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与降水过程对应,各站都存在显著的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强度超过了10℃,并且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大地震发生前后风速表现出不同变化,大地震前风速夜间减弱,中午前后增强,极 大值一般出现在午后,但大地震发生后,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发生变化,不少站出现在夜间;大地震发生前后气压变化幅度不大,较为平缓,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地震前后12日—1 4日各站气压都表现出一种持续的逐步升高的趋势。 总之,关于“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两天内主要震区附近降水、气温、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分析,揭示了一些基本的变化事实,但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开展必要的研究。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我们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其孕育、发生过程中总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生物变化和气象变化。那么,这次“ 5.12”汶川大地震前后主要震区附近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怎样呢?

地表升温与地震有关吗

如果地震前引起地表温度上升,通常影响的面积会较大, 前震区上空的气温会有所升高,其原因是地热通过地壳的裂缝传递到地表的空气中。我倒是认为和地震无关,和2012有关,哈哈

海啸 地震之前 冬天温度会突然升高吗?

小地震不会感觉到升高。5-8级地震会升高。大致升高3-6度,但很短暂,最多一周。不信你可以等下次地震验证。你思考的很细致,继续努力,祝愿你在今后的地震预测上有所作为。

为什么地震会影响天气变化

由于地震是空中的粉尘数量大增,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的加热影响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段闷热的天气,而地震发生后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积释放加速了天空水气的饱和度,同时巨大的能量使这部分水气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而进入高空低温区域,这些水气和粉尘就凝结为水或冰散落下来,这就是地震后形成下雨的原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2 12:38:53 回复

    目录介绍:1、地震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2、北川4.6级地震与绵阳老井升温有关吗?3、地震之后天气能出现什么样的变化?4、地表升温与地震有关吗5、海啸 地震之前 冬天温度会突然升高吗?6、为什么地震会影响天气变化地震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吗?《环球时报》讯:全球变暖导致地震频发 热浪一阵比一阵热,飓

    1
  • 访客 2022-07-02 04:21:22 回复

    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不少站风速极大值出现在夜间,都江堰站最大风速出现在13日04时,达到10.7 m/s,比每小时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略早1小时。 4.

    2
  • 访客 2022-07-02 09:56:49 回复

    0℃,13日—14日08时各站气温持续偏低,变化幅度小,13日14时的气温与14日02时—06时的气温差别不大。 3.风速变化特征 2008年5月12日00时-14日08时主震区附近各观测站每小时风速演变特征是:地震发生前除平

    3
  • 访客 2022-07-02 06:19:43 回复

    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之间有关时,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可是,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世界许多地方,特别是地中海地区,气候变化与火山活动的这种联系尤其明显。他说:“冰层融化,地壳的负载减轻,在压力的作用下,地壳下面的岩

    4
  • 访客 2022-07-02 04:46:54 回复

    生过多次,而且证据显示,它正再度发生。” 地壳升温会使地壳与内部的电子流速发生变化,地壳越冷,地球内部发出的电子速度越快,而当地表面升温,地球内部发出的电子就慢,而当地球内部电子集聚太多,一旦超过临界点时,地球内部电子与地壳负电子会出现爆炸式导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