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出题-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4) 黑客团队 102 1

目录介绍: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哪些?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高频考点有如下:

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

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

3、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4、范增这一人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辩》。

6、《剑南诗稿》是陆游的作品集。

7、《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郭小川。

8、《道德经》属于道家的作品。

9、《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0、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孟子。

1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

12、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汉书。

13、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王维。

高中语文成绩分析模式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背诵篇目等均与2014年一致,只是微调了题型示例。主要体现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材和部分题型变化(详见下表)。因此,研读近年来命题特点,探究命题规律,会有助于科学备考。综观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试卷结构、命题的内容范围基本稳定,体现出语文学科侧重阅读和表达的特点。

论述文阅读:注重考察文本阅读能力多练主观题

选材上侧重于文学艺术、历史和文化教育等社会学科领域。命题方式上连续三年设置了三道“四选一”的客观题。考点设置上侧重考查语言信息的理解、筛选、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理解和整合与题目有关的语言信息,尤其注重对文本的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2015年应该和去年保持一致,有的省市模拟卷第三题考查的形式是主观题,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考查的常规题型,可适当引导学生做练习。

文言文阅读:掌握两种形式的断句重视“内容解说”题型

2015年,在文言文阅读备考中,考生需注意两个地方,第一,2015年应该延续去年继续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形式上分两种,一是对原语段中的句子进行断句;二是另选一个语段进行断句。后者在一些省市的模拟题中已出现过。第二,2015年新增了“内容解说”的题型,从《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来看,本题型侧重考查学生相关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以前考试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不尽相同。因此本题型会是未来考试中常考的题型,应在复习时引起重视。

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出题可能性高

高考的古诗词鉴赏均考查古典诗歌,选材名家和非名家并重。单篇阅读、比较阅读均有,灵活多样。考点基本上围绕“写什么”(内容)和“怎样写”(手法)两个方面展开。

古诗词鉴赏估计会继续考查比较阅读。在考点上应该是以比较典型的手法运用为主。注重探究诗歌作品蕴含的情感态度。

名篇名句默写:或根据语境内容补写

近三年来,我省高考的名篇名句默写均是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的范围稳定,共64篇段。2014年的默写与往年略有不同,题目由“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改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给出了一定的语境,考生须根据语境要求补写。2015年应该延续这一命题方式。

文学作品阅读:主要特点、一般特点均应重视

近几年我省高考的文学作品阅读考查都是小说阅读。考点设置上既注意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又注意到文学作品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因此,对文本本身的阅理解显得至关重要。

前几年,小说阅读侧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2014年,小说阅读侧重考查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另外,近几年也有散文阅读的考题,考查作品出现“陌生化”现象,以及难度加大倾向。

因此,2015年复习过程中应全面夯实基础,主要特点和一般特点均应重视,训练题设置应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深阅读”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增新闻类文章取消五选二题型

近几年,我省高考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考查人物传记阅读。从2013年开始,本题型有了两方面变化。

如何学好语文:语文要学得好对一生都会影响很大,而要学得好就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语感。一般得高分的时候并不像老师们所说的得基础分者得天下,不该错的照样会错,这主要是平时并不是跟着老师们的脚步不停地背了默默了背,而是自由地学。一份语文卷子要想考高分,一定是在阅读部分,这是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格式的不公整,理解得不透彻,都是容易失分的地方,但当别人都丢分时,拿到了那就容易考高分了。这样其他几部分,比如基础,开放性题目你可以不必限制性地要求自己不能错,而是尽量少错。当然,文言文和古诗鉴赏这些是一定要对自己严格与苛刻的,一些同学课外积累得多,他们通常都会得高分,如果想要提高,也不必一味地像他们一样去课外猛补,适当的积累有益处,但治标不治本,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那两个字,语感。语感从很多方面培养,平时的为人处事,书籍的阅读,文化的底蕴等等,有了预感,做任何语文题目你会发现自己都会很有想法,当写一张语文卷子时都会觉得一点不紧张,是一个完全忘我的状态。

文化常识 ▏高考怎么考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考、高考的热门考点,那么,试题会以怎样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点内容又会是哪些?

选择的是近年来中考相关试题,从中可以发现中考传统文化试题有以下规律:

与高考相比,中考命题形式更为灵活,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运用题;

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多与教材中的文言文相关,或者是基本的文化常识;

考查重点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文学常识等;与高考不同的是,中考因为是地方命题,常常会考查与本地域相关的文化常识;

考查形式: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基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重点关注:从考试的文本中来,但大部分与教材设计的文言文内容相关,即使有个别新词,只要具备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可以解答。平时学习中要高度关注教材文言文注解的内容

考查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国学经典知识、典故知识、文学常识等。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为: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高考必考之古代文化常识」不小心穿越了怎么办

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会用到的文化常识汇总: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7.“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8.“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9.“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0.“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2.“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13.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4.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15.四海:指天下、全国。

16.“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17.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18.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9.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20.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21.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22.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3.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24.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25.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26.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27.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28.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29.岁寒三友:松、竹、梅

30.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31.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

32.解元、会元、状元。

33.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34.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

35.《孟姜女》

36.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37.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38.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39.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40.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41.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2.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43.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44.《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45.“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4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

47.“凤、雅、颂”三大类

48.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49.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50.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4 17:40:58 回复

    默了背,而是自由地学。一份语文卷子要想考高分,一定是在阅读部分,这是普遍容易丢分的地方,格式的不公整,理解得不透彻,都是容易失分的地方,但当别人都丢分时,拿到了那就容易考高分了。这样其他几部分,比如基础,开放性题目你可以不必限制性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