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时天气温度湿度-地震的天气有何变化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4) 黑客业务 126 1

目录介绍:

地震引起天气变化

是因为冷热骤变引起的降水

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气候和天气的异常现象。如热异常,在某些地震之前非常明显。1966年3月8日邢台7.3级地震前的7天内,平均气温由零下13度一下增到零上11度。海城1975年2月4日的7.3级地震前的一旬,比历年同期高出3.7度。临震当天八时至九时半暴发性增温12度,使寒冷的冬天出现了闷热的现象。

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于孕震区处于地壳激烈变动前夕,临破裂前地下热能发生了剧烈扩散,并通过某种途径输送给了大气。这种热异常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有的专家还总结出,在地震前的一年或几年的一定时段内,先出现大旱而后是洪水大涝,或先是大涝而后大旱;或旱涝交替出现,之后发生大地震。这种震例,国内外均有,如1970年南通地震,在前二、三年都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大涝,之后又出现少有的大旱。1989年河北大名地震前出现过旱涝交替的现象。其它还有震前怪风、淫雨、黄尘、大气混浊等各种现象。

为什么地震会影响天气变化

由于地震是空中的粉尘数量大增,加上地磁地壳中金属矿物的加热影响使地面水份快速蒸发,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有一段闷热的天气,而地震发生后地面和地下能量大面积释放加速了天空水气的饱和度,同时巨大的能量使这部分水气上升速度和高度大增而进入高空低温区域,这些水气和粉尘就凝结为水或冰散落下来,这就是地震后形成下雨的原因.

汶川地震时天气

灾区

天空状况

温度(℃)

风向

风速

能见度(千米)

都江堰

阵雨

20.8

西北

7

15

彭州

阴天

20.0

西北

1

15

广元

阵雨

27.1

西

2

15

青川

阵雨

21.8

静风

20

平武

阵雨

20.0

1

12

北川

阵雨

18.8

东北

3

12

安县

阵雨

22.4

2

6

绵阳

阵雨

23.4

西北

2

7

绵竹

阵雨

23.9

3

12

什邡

阵雨

24.2

西北

1

12

德阳

阵雨

24.2

东北

1

12

小金

阵雨

17.1

东北

3

30

灾区天气预报

预计:21时~23时,地震灾区的都江堰、茂县、汶川、理县、彭州、北川、安县、平武、绵竹、什邡、青川阴天有雷雨或阵雨,雨量4~10毫米,注意雷电影响。

21日00时~02时,地震灾区的都江堰、茂县、汶川、理县、彭州、北川、安县、平武、绵竹、什邡、青川阴天有雷雨或阵雨,雨量4~8毫米,注意雷电影响。

为什么地震的时候天总是乌云密布甚至瓢泼大雨,有什么可以解释的嘛?

地震前的大气现象还有大气浑浊、阴霾昏晦、大雾、大雪、降尘等明显的温度、湿度和气压场的变化。气候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地震孕育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候异常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多。即使是同一种气候现象,也多是由不同因素造成。因此,说某一种特殊气候现象与地震有关是没有依据的。出现气候异常现象,肯定不能说将来就会发生地震,气候异常也不一定都是特大地震造成的。

最近频繁的地震是否与气温变暖有关

材料一 地震与气温有关

“ 自有人类以来,就始终感受到来自地震的威胁,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地震的记录历史。地震是怎么产生的?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尽管科学家们到目前为止仍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但经过100多年的不懈努力,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地震模型,弹性回跳模型即是其中之一。科学家们推测,地表岩石的大规模迅速错动是强烈地动的原因。地球深层构造力造成地球外层大规模变形是地震的根源,沿地质断裂的突然滑移则是地震波能量辐射的直接原因。”这是笔者看到的权威的具有普遍说法的关于地震产生原因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还不足以完全解读地震,这只是地震产生原因的一部分。地震产生确实与地壳结构和运动有关,但如果没有温度差的介入,地震是不会发生的。地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地球受温度影响产生的热涨冷缩过程。由于温差过大,地球板块之间的裂缝加大,由此引发建筑物的倒塌。据1986年07期的《国际地震动态》报道:“ 在1970年普尔热瓦尔斯克地震前的两个半月内,“普尔热瓦尔斯克”钻井的水温和水位都有升高;在达吉斯坦地震(1970)前的两年中热流增加了两倍;1974—1976年间在费尔干纳发生几次破坏性地震之前的10—20天中,费尔干纳洼地的钻井和温泉的水温都曾变化了好几度。同时还发现在日本的有珠火山附近岩石温度出现变化之后便伴有地震发生。”

而笔者记载,2004年12月发生在印度尼西亚海域的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的海啸,在此之前,当地及同纬度地区的气温温差都在8度左右。这次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之前发生地温度都有较大变化,气温温差都超过了8度。范永,10年记者生涯,阅尽人生荣辱,崇尚自由,拒绝平庸。其致力于文化学、经济学、传播学、社会学、家庭结构变化及婚姻变化的研究,先后发表《中庸是一种规律》、《结构决定质变》、《文化的穿透力》、《家庭会解体吗?》、《传媒影响力》、《人类的困惑》等文章

材料2

新华网天津频道9月16日电 (记者 姚润丰)15日一场中雨的降临,华北结束了立秋以来持续出现高温闷热天气。今年的秋"老虎"不仅发威咬人,而且立秋以来,华北地区的天气一直变化无常,有些地方还有"地震"传闻,记者为此采访了我国权威气候专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与环境室主任张强。

时逢立秋以后,华北的天气本应变得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然而今年立秋以来,华北气温仍居高不下,有的地区仍然经常出现35℃的高温天气,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也比较大,不少地方出现"桑拿"天,这种天气闷热难耐,令不少人家又开起了空调,摆起了电风扇。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9月以来,北方大部地区高温少雨,晴天日照使温度升高较快。平均气温普遍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北大部偏高1至4℃,北京偏高2.3℃。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1-35℃。北京从9月3日到11日,除10日最高气温为29.2℃,其余8天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40%-60%左右,最大达到60%-80%,这是1951年以来北京同期历史气象纪录上没有出现过的。

张强说,类似9月份发生闷热天气的年份还有1999年9月6日-12日连续6天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一般在70%-80%左右。虽然,1999年闷热天气比今年少2天,但其闷热程度要超过今年。出现这种反常天气的原因是,由于近期冷空气很少,上空受到暖气团的控制,偏南的暖湿气流还不断输送水汽,导致华北部分地区出现温度高湿度大的闷热天气。

"这种反常气候与'地震'八杆子打不着。"张强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肯定地说,闷热天气与地震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北京9月份出现30℃以上的闷热天气也是常有的事,除1999年外,1998年、1993年、1983年等年份的9月份均发生过5-7天的闷热天气。

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天气异常,温度也异与常年,所以

频繁的地震?!

呵呵!一定的关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4 16:48:24 回复

    采访了我国权威气候专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评价与环境室主任张强。 时逢立秋以后,华北的天气本应变得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然而今年立秋以来,华北气温仍居高不下,有的地区仍然经常出现3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