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的云层怎么形成的-地震云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4) 黑客业务 101 3

目录介绍:

地震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九州大学真锅大觉认为:由于地震之前地热的增高,加热空气,使之上升扩散到同温层,在1000米高空形成细长的稻草绳状的云带。

而我国的吕大炯等人认为:由于断裂带产生热量,可以以超高频或红外辐射的形式,来加热上空的空气微粒,形成条带状地震云。由于断裂带大多垂直于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所以,由此产生的条带状云,也是垂直于来自震中的震波传递方向的。

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引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溢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目前在国际上的研究已较为表面,日本和中国民间都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

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在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所谓的地震云,究竟是什么形成的?

地震云,是一种被误传为可以提前预测地震的云,不被气象专业或地质专业所认可,它的特点有:1、外形呈细长条带状,有时如一直线,有似飞机的尾迹;有时为辐射状,数条地震云交于一点,如一把没有扇面的扇骨铺在空中;有时为干涉纹状,形似人的两排肋骨。2、边界清晰,此点有别于傍晚出现的辐射状高积云,也是几条长条形云延长交于一点。3、出现的时间以凌晨或傍晚居多。4、其云多为无端横出。5、其色可怖。主要在中国和日本民间流传。中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于预测地震。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热量学说

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电磁学说

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形成了地震云。

许多研究地一直都在研究着地震云,中国研究地震云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沈阳军区某部干部董振海尤突出。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看云识天的本领。1975年海城地震后,他开始看云测震,坚持不懈。1978年7月6日,他发现了地震云,指出9天内“地震可能发生在东南沿海或中国台湾一带”,9天后中国台湾果然发生了7.4级地震。

所以热量学说和电磁学说组合起来,就让后代慢慢能够预判地震了。

地震云形成原理是什么?

地震云。抛开“地震”二字,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所谓的“地震云”装点了天空,令人目不暇接,路人都会驻足,惊叹“太美了”。

地震云通常以鱼鳞状最为常见,还有其它形状的。分辨是否地震云的关键在于形状是否有“张力”,是否“风吹不散”。普通的云会随风飘动。地震云哪怕是很强的风也几乎不动,形状一直保持着张力。

地震云怎么形成的呢?

❶热量学说

一般来说,地震发生前后都会发生地震云的现象。原因是地下可燃烧混合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反应,其体积成倍增加,释放大量的动能、热能及气体,并向地表释放,同时在高温气流的作用下,使地表水雾化,形成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通过地表面向空中排放,在这过程中,当与空气中的冷空气汇合后凝聚形成可见云层,即地震云。

❷电磁学说

云的形状和变化,完全受地磁影响。我们所看到的,云的流动,都是地下地磁的变化。地震爆发前,地磁异常高发,并向上释放,于是我们看到了云层的奇形怪状,有的呈放射状,那就是远处地磁向上有方向性的爆发。

但是仅凭放射性云层形状,并不能断定这就是地震云,有时候剧烈的地磁波动并不能印发强烈地震。但是地震一定会引发云层变化剧烈并呈波状扩散。

地震云与地表、地下湿度、含水量、爆燃时产生的水蒸气及震时爆燃物质体积增加倍数有关。

而且地震后,当地一定会下雨。为什么?因为地磁爆发后会有向下回补,地磁变弱,带磁性的水汽会迅速集结并落下,有时甚至形成冰雹。

地震云学说怎么来的呢?

从上世纪40年代,键田忠三郎开始推广“地震云学说”。“昭和23年6月26日,奈良市上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云,颜色和形状像一条乌黑的长蛇,横跨东西方向。我当时预报即将发生地震,引起了轰动。两天后,距离奈良160公里的福井就发生了大地震。”

1948年6月28日下午5点14分,日本福井平野一带发生7.3级大地震,死亡3895人,福井市几乎遭到毁灭性破坏。)

键田忠三郎把这种云命名为地震云,还说在中国唐山大地震前两天,日本九州也出现了“像把天空分两半似的”地震云。

     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所以至今还是个谜,大家看到地震云也不要惊慌,而且地震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预报地震,最好采用综合法。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4 17:04:36 回复

    有时候剧烈的地磁波动并不能印发强烈地震。但是地震一定会引发云层变化剧烈并呈波状扩散。地震云与地表、地下湿度、含水量、爆燃时产生的水蒸气及震时爆燃物质体积增加倍数有关。而且地震后,当地一定会下雨。为什么?因为地磁爆发后会有向下回补,地磁变弱,带磁性的水

    1
  • 访客 2022-07-14 13:45:58 回复

    震云。抛开“地震”二字,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所谓的“地震云”装点了天空,令人目不暇接,路人都会驻足,惊叹“太美了”。地震云通常以鱼鳞状最为常见,还有其它形状的。分辨是否地震云的关键在于形状是否有“张力”,是否“风吹不散”。普通的云会随风飘

    2
  • 访客 2022-07-14 10:13:01 回复

    目录介绍:1、地震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所谓的地震云,究竟是什么形成的?3、地震云形成原理是什么?地震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日本九州大学真锅大觉认为:由于地震之前地热的增高,加热空气,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