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周期0.5地震波怎么选取-地震波的选取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4) 黑客业务 101 1

目录介绍:

pkpm3.1弹性时程分析中怎样选择波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4.3.5 进行结构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取实际地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地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量的2/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2

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5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

3

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可按表4.3.5采用。

4

当取三组时程曲线进行计算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宜取时程法计算结果的包络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时程曲线进行计算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时程法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第一排选项卡上的特征周期,是根据场地类别和设防烈度,按《抗规》查的:

5.1.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不懂的可以追问,谢谢!

如何选择地震波

来自百思论坛: 在地震波选用时所应考虑的因素有:地震动强度,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和地震波的持续时间. 地震动强度一般主要由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的大小来反应.地震波的频谱特性由地震波的主要周期来表示.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震源的特性,震中距离,场地条件等.所以选择地震波时,除了最大峰值加速度应与建筑地区的设防烈度相对应外,场地条件也要尽量接近,也就是该地震波的主要周期应尽量接近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 常用的地震波有:埃尔森特罗地震波,塔夫特地震波,天津地震波,滦县地震波.其中,天津地震波适用于软弱场地.滦县地震波坚硬场地,塔夫特地震波适用于中硬场地, 埃尔森特罗地震波适用于中软场地. 当所选择的实际地震记录峰值加速度与建筑地区设防烈度所对于地加速度峰值不同时,可将实际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来加以修正. 另外,对于地震波选择时,原则上应该选用持续时间长的地震波,因为地震持续时间长时,地震波能量大,结构反应强烈.而且当结构的变形超过弹性范围时,持续时间长,结构在振动过程中屈服的次数就多,从而易使结构塑性变形积累而破坏. 是对结构进行时程的关键和难题,因为对某一结构来说,地震波一旦确定,其时程分析的结果也就唯一确定了。但事实上找到适合结构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并不容易,不同人会选出不同的地震波,这是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结构时程分析结果相差很大的的主要原因。从而对设计也失去了知道意义。目前在选择地震波时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1 ,考虑场地特征周期,选择实际记录到的地震波,其卓越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尽可能接近,加速度峰值不一致时可以按比例法调整,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不同波计算结果可能相差较大2 ,用三角级数合成人工地震波,根据合成的方法而异,如选用综合调整法,不同地震波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比方法1要好。但要进过傅氏变换和逆变换,操作复杂。3 ,根据基岩反应谱合成人工地震波,改方法要做地震危险性分析,投入较大,一般在特大桥及特别重要的结构才会这么做,该法为目前获得地震波最合理的方法。 钢结构工程师: 常用的地震波有:埃尔森特罗地震波,塔夫特地震波,天津地震波,滦县地震波.其中,天津地震波适用于软弱场地.滦县地震波坚硬场地,塔夫特地震波适用于中硬场地, 埃尔森特罗地震波适用于中软场地.

已知一个地震波的加速度时程如何确定它的周期?

地震波时程曲线 通过傅里叶变换 变成傅里叶谱,反映的只是这一条地震波的特性.反应谱是,比如有周期为1,2,3···50的结构,然后地震来了,计算一下在地震作用下这50个结构的最大反应,得到50个坐标,画出来,就是反应谱了。反映的是这一条地震波对结构的影响。关于天然波的来源,一般结构计算软件,如Midas和SAP2000,都提供了很多波供选用,不过国内的软件PKPM和YJK的地震波更好用,因为他们已经根据特征周期对地震波分好了组。另外美国PEER网站上有世界各地的大量地震波记录,可供免费下载使用。

什么是地震的特征周期

地震的特征周期是规准化的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也称特征周期、卓越周期,是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

规准反应谱(或称为标准反应谱) 就是将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分别除以对应地震动的最大值,使纵坐标谱值无量纲化,它反映了单质点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反应对地震动峰值的放大情况。反应谱与规准反应谱只是在纵轴上的数值不同,而曲线的形状是相似的。

将反应谱规准化是为了消除地震动强度对反应谱纵轴坐标值的影响,是用于比较不同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工具。双规准反应谱就是在规准化反应谱的基础上,再将横坐标(即周期) 无量纲化:将地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对应周期去除相应反应谱的横坐标所得到的结果。

特征周期实际上是地震专家们为了模拟地震反应谱提出的设计反应谱的需要,而根据大量地震统计数据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特征周期的取值和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实际都是经验值,本来地震反应谱就是经过许多假定而提出来的,为了用设计反应谱模拟地震反应谱,必须提出一个公式,而特征周期就是公式里的一个系数。

扩展资料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这跟地质情况有关,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

而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偶然的地震往往能量巨大,瞬时引发,并不是周期内。

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东部的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至200年左右。如陕西渭河平原地震带,从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间,就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后几十年,地震比较活跃。1570年以后这一带就没有6级以上地震,连5级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选地震波能不能选不同特征周期的

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体的特征周期,也叫做卓越周期。由多层土组成的厚度很大的场地卓越周期Ts:地震波在某场地土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结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4 07:25:02 回复

    波一旦确定,其时程分析的结果也就唯一确定了。但事实上找到适合结构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并不容易,不同人会选出不同的地震波,这是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结构时程分析结果相差很大的的主要原因。从而对设计也失去了知道意义。目前在选择地震波时通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