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北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河北地震烈度区划图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3) 黑客业务 81 1

目录介绍:

什么是《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详见百度文库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八条有关规定及工程建设对编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需求制定的。

本标准吸收了我国近10年来新增加的、大量的地震区划基础资料及其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编图方法。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提供抗震设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包括:

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b)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c)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聿贤、高孟潭、徐宗和、薄景山、张培震、陈国星、谢富仁、李大华、冯义钧、许晏萍。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技术要素和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以及编制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利用规划。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2.4超越概率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2.5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requirement for fortification against earthquake

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3技术要素

3.1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比例尺为1:400万。

3.2《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3.3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

3.4《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4使用规定

4.1 新建、扩建、改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已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

4.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的比例尺为1:400万,不应放大使用。

4.3 下列工程或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应直接采用本标准,需做专门研究。

a) 抗震设防要求高于本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要求的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核电

站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b) 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

c)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

d)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以及新建开发区等。

如何看懂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地震区划是按地震危险性的程度将国地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1990)》是用基本烈度表征地震危险性,将全国划分为、<6°、6°、7°、8°、≥9°五类地区。鉴于该区划图采用的是四百万分之一的小比例尺,因此,它只能提供较大地区范围内地震危险性的平均估计,即设计基准期为50年的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它可作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的依据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它不能用来预测地震破坏作用的小范围内和特定场地条件下的地震烈度变化世界各国为了防御地震灾害而把国土按地震危险程度划分为若干区域的工作。表示地震区划的地图称为地震区划图。编制地震区划图是地震区划工作的中心任务。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都要按地震区划图来制定抗震设计标准。地震区划实质上属于长期地震预报范畴。由于地震预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科学上远未得到解决,因此地震区划图只是暂行的,本身通过科研工作的深入还在不断修改和完善。 地震烈度区划图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以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将国土范围划分为不同地震危险程度或抗震设防等级的地图。该图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依据或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时期的区划图具有不同的内涵。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适用范围:①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③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对策的依据。

“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中的“两图一表”,其中两图是“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两张区划图的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即相当于GB 50011-2001 规范所定的设防烈度(或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烈度)的概率水准。

“两图”的场地条件为平坦稳定的一般(中硬)场地。“两图”定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之相应的水平加速度;定义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地震动反应谱开始下降点的周期。

“一表”为“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它采用四类场地划分。

“两表”提供了特征周期分区:1区(近震区),2区(中远震区),3(远震区),设计地震分组是将特征周期的各区调整为设计地震的第一,二,三组,并按场地内给出设计特征周期值

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哪个出版社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01

开本: 16开

页数:264

ISBN号:9787506678872

地震分组

2009-01-17 11:351,场地感受到的地震动的振动特性是与震源发震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以及传播路径等有密切关系,因为土对地震波的传播有滤波作用,过滤后的地震波的周期 成分中,接近于土的特征周期的成分比例会增加。然而目前工程地震研究的水平还不足以揭示出所有因素的影响规律,只能通过地震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粗略掌握震级 和震中距的影响。

2,89规范指出:宏观震害表明,(相同地震烈度下)大震级远震中距的高柔建筑的震害要比发生在该地区的中小地震近震中距重得多。也就是说相同烈度下,震源位置对结构震害有明显影响。因此89规范采用区分远震、近震来震级、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3,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抗震设计分组主要是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1年8月1日起实施),从建筑工程抗震的抗震设防决策上,为保持89抗震规范的延续性并考虑现有的经济条 件(主要是西部地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设计地震分组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1》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 划图B1》基础上做了下列调整:

1、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35s和0.40s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2、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的区域多数作为设计地震第二组;其中,借用89抗震规范“设计远震”的规定,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三组:

(1)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减至1/3以下的影响区域;

(2)位于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且区划图A1中大于等于0.40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1/2以下的影响区域。

4,具体体现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p28页表5.1.4-2中,相同场地类别不同地震分组时特征周期不同,也就是说地震反应谱不同,从而计算的地震力也就不同。设计地震分组是从设计近震、远震的概念延伸过来的。

内在含义见《抗规》P200的条文说明,举例如下,比如在7度设防区,如果只单纯按此设防烈度进行设计时,当附近8度或者9度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该 建筑所受到的损害有可能比本地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还厉害,因此,虽然建筑所处的地区是7度设防区,仍要根据附近划分的地震烈度大小,确定该地区建筑可 能会受其影响的程度,因此出现了设计近震、远震,以及延伸过来的地震分组。从附录A也可以看出,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其建筑受地震影响主要是本地区的地 震,因为相邻地区地震烈度比本地区小,所以地震分组一般都是第一组(也有第二组),而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一般都是地震分组为二组或者三组。有理解不当 的请大家指正,3x。

应用的方面,就是按照规范查出来,填到软件相应参数栏就可以2,89规范指出:宏观震害表明,(相同地震烈度下)大震级远震中距的高柔建筑的震害要比发生 在该地区的中小地震近震中距重得多。也就是说相同烈度下,震源位置对结构震害有明显影响。因此89规范采用区分远震、近震来震级、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 响。"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颁布时间?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于2001年2月2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并于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3 14:49:54 回复

    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2.5抗震设防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eismic resistance; requirement for 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