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地震又下大雨是有什么说法吗-为什么地震后会下大雨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13) 黑客业务 89 4

目录介绍:

为什么地震后会下雨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对于地震大家都不陌生,近些年来我们经历过许多地震,例如1978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甚至支持离我们最近的芦山大地震。无数的地震摧毁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也夺取了许多人的性命。但是我们能够得到一个规律,地震发生前都会有许多预警,地震发生后都会出现大规模的降雨。

地震形成原因

地震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间板块相撞而导致的后果,地球上陆地是漂浮在海洋面上的因此随着地球的转动,板块儿间相互会有摩擦碰撞所以才会形成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地震大多都发生在两个板块儿的交界地带,内陆地区很少会发生地震现象,例如我国的四川、重庆等地区都属于地震带。

降雨原因

降雨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天气现象,尤其是在热带地区,经常会发生倾盆大雨或是绵绵细雨,降雨产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空气中饱和度的增加,因此空气湿润的地区更容易产生降雨,第二个条件是空气上升时冷却凝结,这是在高空完成的工作。空气中饱和度增加上升,遇到冷气流凝结形成雨水,两个条件都达成才能够形成降雨,而这两个条件在地震后都会得到满足,因此地震后通常都会有降雨发生。

地震能够满足降水条件

两个板块儿发生碰撞所产生地震的同时,一定会有大量的粉尘增加,并且在地壳中金属矿物质由于地壳碰撞会迅速加热,导致地面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地面上的水蒸汽迅速上升,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汽的饱和度,加上地震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加速了水蒸汽上升的速度。然而,高空属于低温区域,当水蒸汽进入高空低温区域时,水蒸汽与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凝结形成雨滴,这就是地震后所形成的降雨。

连续下大雨与地震有关系吗?

地震前有许多种征兆,连续的大雨是其中的一种。但连续的大雨和地震没有必然联系。

每次地震和火灾后都会下大雨,地震雨和火灾雨的传闻是真的吗?

一直以来就有个说法,地震后就会下雨,也有一些文章详细分析地震后为什么会下雨,分析得头头是道,似乎地震后下雨就成了惯例,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地震后下雨的理由

支持者的理由挺简单,因为汶川和唐山大地震后都出现降雨,甚至暴雨,而且历史上记载的一些强震之后也出现了下雨!会下雨的原因分析也挺有道理,不妨来看看支持者认为有哪些因素!

水汽饱和度增加:90%以上的都是构造地震,这是板块运动导致的边缘和板块内部形成断裂带,形变累积后的突然断裂,就会形成大地震,因此它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导致震中附近大量水汽蒸发,增加了空中的水汽饱和度。

凝结核增加:大地震会扬起大量的粉尘,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都会使这些粉尘扬起进入大气层,而随着地面蒸发量的增加,这些气溶胶会随上升气流进入云层,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当凝结的水滴碰撞形成更大的液滴,上升气流再也无法托住水滴时,降雨就发生了!

人工增雨原理

其中一个作者还称森林大火也是被一场大雨浇灭的,这是因为由于丛林大火形成的灰尘和热量进入高空之后遇冷,只要遇到足够的水蒸气,就会凝聚成水点,形成大片的积雨云,末了形成降雨落下来。

听上去好有道理哦,简直难以反驳,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地震后下雨的偶发性

我们逐一分析下上述几点的合理性,首先是地震释放能量,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一场8级地震相当于10亿吨TNT当量,实在是太惊人了,但这些能量有多少是以热量方式散发的呢?地震不像火山喷发,它的将地幔的高温直接带向了地表,这是因为它有一条岩浆管道,可以将能量从地幔带向地表!

但地震不会,它以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方式释放能量,假如要说这些地震波不会产生热量那肯定是不对的,就像一条弹簧反复压缩释放,它会变热,但地震波时间非常短,和地震释放的能量相比,热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再有就是震区的气温并没有增加,这个地震热量释放导致蒸发量增加下雨是无稽之谈。

凝结核增加有科学性吗?

这还是有一些合理性,确实会扬起大量的灰尘,无论是山体塌方或者房屋倒塌,这是必然的,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些灰尘的颗粒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无法长期停留在空中,相对而言不如形成雾霾的颗粒能比较长期停留,适合成为雨滴凝结核,不过从凝结核这一点来看还是比较符合雨水的成因的!

比如现代人工增雨的操作,一个是降低云层温度,另一个就是给云层增加凝结核,让其小水滴增加碰撞概率,提早降雨!

另外一个森林大火被雨水浇灭更是画蛇添足,毕竟在一个地区形成降水是一个自然过程,而大面积的火灾形成的上升气流,其实很难形成降雨,反而会将让积雨云失去降雨条件,比如去年开始到今年2-3月份才渐渐熄灭的澳洲森林大火,烧了快半年!雨季来临才得以熄灭,确实是大雨浇灭的,因此澳洲每次的森林大火都是雨季安稳半年,旱季又开始烧起来!

火灾后的树木恢复了生机

为什么会有震后下雨的感觉?

这应该和地震前有先兆一样的选择性记忆而已,震后是否下雨和当时前后的天气走势是有关系的!地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球物理过程,伴随着地磁的剧烈波动以及地下部分气体的释放,甚至可能出现闪电和传闻中的地光,当然这些仍然值得商榷,它肯定对大气产生了一些影响,但具体的影响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

而震后是天晴还是下雨,其实是一个二选一的结果,大家记住了下雨却遗忘了天晴,也许下雨给人的记忆更为深刻,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连绵的阴雨和悲伤的往事是联系在一起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对震后下雨印象特别深的原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13 04:29:01 回复

    ,这是因为它有一条岩浆管道,可以将能量从地幔带向地表!但地震不会,它以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方式释放能量,假如要说这些地震波不会产生热量那肯定是不对的,就像一条弹簧反复压缩释放,它会变热,但地

    1
  • 访客 2022-07-13 00:20:17 回复

    在地震后都会得到满足,因此地震后通常都会有降雨发生。地震能够满足降水条件两个板块儿发生碰撞所产生地震的同时,一定会有大量的粉尘增加,并且在地壳中金属矿物质由于地壳碰撞会迅速加热,导致地面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地面上的水蒸汽迅速上升,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汽的饱和度,加上

    2
  • 访客 2022-07-13 02:00:16 回复

    很难形成降雨,反而会将让积雨云失去降雨条件,比如去年开始到今年2-3月份才渐渐熄灭的澳洲森林大火,烧了快半年!雨季来临才得以熄灭,确实是大雨浇灭的,因此澳洲每次的森林大火都是雨季安稳半年,旱季又开始烧起来!火灾后的树木恢复了生机为什么会有震后下雨的感觉?这应该和地震

    3
  • 访客 2022-07-13 03:30:29 回复

    物质由于地壳碰撞会迅速加热,导致地面上的水分加速蒸发,地面上的水蒸汽迅速上升,增加了空气中水蒸汽的饱和度,加上地震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加速了水蒸汽上升的速度。然而,高空属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