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文地理常识最新-广东人文地理知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9) 黑客团队 76 2

目录介绍:

广东省的地理简介

【地理位置】:广东省,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全境位于北纬20°09ˊ~25°31ˊ和东经109°45ˊ~117°20ˊ之间。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得名,简称“粤”,省会广州,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

【自然地理】:1、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3、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人文地理】:广东省在语言风俗、传统、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1、通行粤语、客家语和闽语,而且粤、客两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广东 。

2、广东省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社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居粤的外国人士达百万。

3、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30个省市中,连续占居第一位  。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并超越香港和台湾,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  、金融实力最强省份  ,并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地图】:

人文地理包括哪些知识

人文地理知识分布在高一教材(必修)下册四个单元和高二教材(限选第一册)五个单元之中,包括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城市(聚落)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和政治地理等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中的系统人文地理知识,并与自然地理基础知识(高一教材上册),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高三教材限选第二册),共同构建了高中地理教材新的学科体系,为完成地理学科在高中学段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奠定基础。 (一)高一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一教材人文地理选取的内容属于基本的人类活动范畴,即解决衣、食、住、行基本要求的活动。这部分内容在近几年的会考中大约占了60%。 高一地理下册4个单元分别讲述了农业和工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揭示了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述了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揭示了由于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必须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为完成社会的运转、揭示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必将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人类活动和人类地理环境的双向影响。尤其是环境问题,学生在初中里都有所接触。 (二)高二教材人文地理内容 高二教材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选修课教材,侧重讲述人文地理的非经济领域,该知识结构可分为五部分:即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讲述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突出人口地理方面的内容;第二单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这一单元突出了城市地理知识;第三单元“文化与文化景观”讲述了各种文化事物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地理方面的知识;第四单元“旅游活动”阐述了旅游活动与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等旅游地理方面的知识;第五单元“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则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对全球的经济、技术进行分析,阐述政治地理知识。这五部分内容依次递进,囊括了人类社会中大部分人文地理现象。此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拓宽人文地理知识,并加深对地理区域研究的认识,特别是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对策。使学生们认识到,现代社会,除了经济的增长外,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型、城市化的加快和城市合理规划、文化和旅游需求的增长、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关系的改善,这些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求采纳

中国人文地理常识

1.34个省,市,自治区: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皖/合肥)

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贵州省(黔/贵阳)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沿海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

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

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

5,农业分布

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 阳光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

季风区 -------水稻种植业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

6,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嘿嘿 复习下吧 以前学的差不多忘光了已经!

广东省的人文地理是什么,急!!

包括饮食习惯 民俗特色

还有特色作物:如水稻、甘蔗、水果等

产业也是一大块

广东省人文地理特征,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好人一生平安!

2

平原低地气候湿热或干旱少雨(有沙漠),水源贫乏 (二)城市和城市化

·城市:1)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经济社会因素:经济,交通,政策,宗教

2)形态:①团块状:分布在:平原地区

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

主要优点:便于集中建设基础设施,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主要缺点:容易造成城市污染

②组团式: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 城市举例:重庆,上海浦东

主要优点: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主要缺点:用地分散,联系不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③条带状:分布在:河流沿岸或交通线沿线

城市举例:兰州,延安,洛阳,西宁,宜昌 主要优点:城市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主要缺点:城市交通主要集中于某一方向,运距很长

3)功能分区:类别:商业区(成点状、条状,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好,租金高)

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区位不同) 工业区(根据不同工业判断区位,见工业) 行政区和文化区

影响因素:地租水平,交通便捷程度等

4)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因素:主要因素:地租水平

其他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或宗族,历史 ·城市化:1)阶段:初期阶段:特征: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常见问题: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特征: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常见问题: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或会出现郊区城市化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

后期阶段:特征: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常见问题:城市中心空洞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

2)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过程:中心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减少,出现热岛效应,影响天气

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现象 解决措施:对于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 对于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对于垃圾污染: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对于噪声污染:将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对于交通拥挤和住房紧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

对于就业压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其他: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做好城市合理规划 (三)农业

1)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3

气候:例,南方柑橘等亚热带水果,北方苹果等温带水果,干旱半干旱区的畜牧业

改造方法:建玻璃温室改善温度因素,并调节光照、通风、湿度等

水源:例,河西走廊的粮棉(和周围比,水源较充足,和平均水平比,水源不足)

改造方法: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加大技术投入,发展喷灌滴灌等技术 地形:例,平原耕作,山地畜牧,横断山区和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改造方法:修梯田 土壤:例,江南地区的茶树

改造方法:人工培育耕作土壤

经社环境:市场,劳动力,机械化水平,政策,交通,科技,文化等

2)农业地域类型:①商品谷物农业:

a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东北,乌克兰 b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c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区位因素:自然: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经社:交通便利,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e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②混合农业:

a主要分布: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珠三角塘基 c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区位因素:自然: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经社: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政策支持,机械化程度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e特点:有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能有效利用时间,灵活安排生产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对市场适应性强 ③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a主要分布:亚洲 b主要作物:水稻

c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区位因素:自然:光热充足,高温多雨,水源充沛,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经社: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e特点:规模较小,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f改进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扩大种植规模 ④大牧场放牧业:

a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主要产物:牛,羊

d区位因素:自然:气候温和,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经社:地广人稀,交通便利,规模大,商品率高,品种优良,保鲜技术先进 e特点:商品率高,规模大

f改善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种植饲料作物 ⑤乳畜业:

a主要分布:北美五大湖地区,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城市城郊 b主要产物:牛奶及其制品

c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d特点:临近大城市,交通条件好,保存技术好 ⑥种植园农业:

a主要分布: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区位因素:自然: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4

经社:交通便利

e特点:生产单一经济作物,规模大 3)部分农产品区位要求:

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较长 棉花:光热充足,降水较少

天然橡胶: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椰子: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

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 茶叶:气候湿润,有酸性土壤 苹果、梨:暖温带地区

花生:亚热带、暖温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四)工业

1)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①原料导向型:工业特点: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区位选择:接近原料产地

部门举例:甜菜/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 ②市场导向型:工业特点: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区位选择:接近消费市场

部门举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汽车制造厂,棉布厂 ③动力导向性:工业特点: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区位选择:接近能源供应地(水电厂或火电厂) 部门举例:冶金厂, ④技术导向型: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

区位选择:接近高等院校,科研院等

部门举例: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⑤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特点:需要大量劳动力

区位选择: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充足 部门举例:服装厂,玩具厂,电子装配厂 2)工业区位的环境因素:

①环境要求高:如电子厂,感光器材厂等,应建在空气较洁净的地区 ②环境污染:小:如服装厂,玩具厂等,可以布局在城区内 较大:如机械厂等,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严重:应视乎污染类型具体考虑:

大气污染:如水泥厂、化工厂,火电厂,钢铁厂

应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等,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废弃物污染:如钢铁厂,火电厂等,应布局在远离居民区和农田的地方 3)工业聚集和工业分散

①工业聚集: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近距离地聚集起来

5

作用: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②工业分散: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在距离上趋远 原因:各工厂选择最佳区位 4)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①传统工业: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典型案例分析:德国鲁尔区

a区位优势:自然: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经社: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b特点: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主 c存在问题:环境污染严重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钢铁生产过剩 受新技术革命冲击

d整治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完善交通,发展科技 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②新工业区:典型地区:德国南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类似:温州),美国“硅谷”(类似:中关村) 典型案例分析:1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a区位优势:经社:廉价劳动力丰富,经济开放,政策支持

b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

生产过程分散,主要在小城镇和农村,资本集中程度低

c存在问题:企业间缺少联系

d整治措施:加强企业分工与合作 2美国“硅谷”

a区位优势:自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环境优美

经社:临近高等院校,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有军事订货 b特点: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

产品更新换代快,研发费用高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c存在问题:土地紧缺,劳动力价格高

d整治措施:将零配件等工厂迁至亚洲、墨西哥等地

(五)交通

1)现代交通发展趋势: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 2)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区位选择:

①铁路:优点:连续性最好,稳定性最好,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缺点: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适合运输:量大,重,需要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牲畜、金属等

6

建设区位:自然:地形:尽量选择平地,避开田地,在山地上要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和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开凿隧道时要从背斜部分穿过 经社:技术要求: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

建设作用:经济作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作用:加强地区联系,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②公路:优点:灵活性最强,装卸方便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高 适合运输:量少,可以短途运输的货物 建设区位:与铁路同

③水路:优点:运量最大,运费最低,投资少

缺点:速度最慢,灵活性、连续性、稳定性最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适合运输:量大,可以远程运输,非紧急的货物 建设区位(港口):自然:江阔水深,背风,地形平坦(利于建设),临近资源(便于运输)

【河流入海口容易河道淤积,上海属于入海口但经社区位强】

经社:以大城市为依托,经济发达,腹地广,配套设施齐全,工业基础好 建设作用(开通新运河等):缩短航程,减少耗时耗能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保证我国资源供给/运输安全稳定 ④航空:优点:速度最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最小,运费最高,耗能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 适合运输:轻小、有紧急需求的货物

建设区位:自然: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较晴朗,地势较高,风速小,地质条件好 经社: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远离城区以避免高层建筑物遮挡视线 ⑤管道:优点:连续性最强,损耗小,运量大 缺点: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合运输:油,天然气等流体货物 建设作用(石油管道):保证我国石油能源供给的安全性、稳定性 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紧张 促进经济发展

广东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4、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5、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最发达、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 。

2、广东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中原汉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

4、广东文化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又分为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能古话)、客家语(包括涯话)、闽语。

扩展资料

广东省行政规划特征为:

1、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粤北:韶关、清远、梅州、河源。

2、广东省辖市当中,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 ,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3、广东省下分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其中佛山市顺德区被广东省为省直管县试点,对顺德区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顺德区享有地级市的行政执法权限,并将接受广东省的直接考核,分数单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9 10:34:26 回复

    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或会出现郊区城市化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 后期阶段:特征: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1
  • 访客 2022-07-09 05:06:09 回复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社会作用:加强地区联系,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 ②公路:优点:灵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