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行测法律常识-2020国考行测简单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1) 黑客团队 143 1

目录介绍: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要求国家法律给予同等的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包括司法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和守法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既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

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申诉权。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取得赔偿权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5.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公民的住宅权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7.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

财产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劳动权。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受教育权。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获得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文化权利和自由。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宪法》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遵守宪法和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4.服兵役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的义务。

5.依法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其他基本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公民享有权利和应尽义务是统一的。

2.权利和义务互相依存。

这主要是就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而言的,宪法规定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对于子女而言是一种权利,对父母而言则是应尽的义务。义务的履行,就是权利的实现,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的权利就无法得到保障。

3.权利和义务的彼此结合。

这是指某些权利义务的相互关系。例如:宪法规定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4.权利和义务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法律救济;司法救济;仲裁救济;行政救济。其中,在职能上具有其他救济不能替代的、终局性地位的是司法救济。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

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大纲会告知行测测试内容及题型介绍。

据近年国考考情知,行测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积累,如:

1)科技——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探测器,简称“四号星”,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它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命名为“玉兔二号”。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将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的晕(halo)轨道上为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2)地理——三日食与月食

①日食:

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太阳、月球与地球三点成一条直线,地球上被月球遮住太阳的地区就是日食。日食可分日全食、日环食和偏食。就地球而言,一年内至少有2次日食。

②月食:

当月球运行到与太阳、地球三点成一条直线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球中间,遮住了太阳,月球就不会发光,于是就形成了月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当月球进入黑色区域时就出现月食。当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时,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中,被地球所遮掩时的天象。由于地球本影很长,在月球轨道处,地球本影的宽度约为月球直径的2.7倍。因此,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两种,没有环食。月球全部钻进地球本影,就发生月全食;月球在地球本影的边缘掠过,只有一部分进入本影,就形成月偏食。

或参考:国考行测备考资料整理

2020年国考行测常识题3大答题技巧都是什么内容?

一、首尾两端法

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此种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省行测常识时间,提高效率,甚至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二、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于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行测常识题目。2019年xx省考是非常严谨的考试,一般不会有废话,题干长就会提供相对较多的信息,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考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然后根据分析,对照选项,就能很快得出答案。

三、词义联想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且具有客观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所考知识点不熟悉,发散性的联想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

有疑问的可以点击下方电话免费咨询,或者是点击下方进入官网找客服人员帮助大家解答。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1 17:00:02 回复

    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5.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