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电影曾染染-电影唐山大地震主演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6) 黑客业务 94 2

目录介绍:

如何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

我觉得《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很有意义。《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单纯的灾难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场面特效片。尽管它的地震特效场面做得很震撼,但冯小刚导演的着力点显然并不在于此。从震前漫天飞舞的蜻蜓,到震后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这一过程大约只有半个小时,此后两个小时心灵的“余震”才是影片重点要表现的内容。

《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张国强和陈瑾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 。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冯小刚导演在这部影片当中,成功运用色调来表达电影深刻的内涵。影片画面的色调,一开始是柔和的灰黄调子,犹如老照片一般象征着已逝的岁月;然后是大地震发生时,色调转为沉郁的黑白调子,除了鲜血几乎再没有其余的彩色,暗示着大地震抹去了一切美好,残酷可怕;再之后,贯穿全剧的是淡淡的灰白调子,如一缕缕深渊中的薄雾,象征着人们心底压抑着的弥久的哀伤

《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的什么,女主最后一眼表达了什么?

时代感,是历史灾难题材电影的根,从“讽刺”中来的冯小刚,早年用戏虐的喜剧来建立普通人的时代感,后来用宏大的悲剧来建立一代人的时代感。

但到了《唐山大地震》,情况变得棘手起来。它是如此熟悉——毕竟,唐山大地震才过去了40来年,却又十分模糊——毕竟,很多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的历史。冯小刚必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将历史的宏大与厚重,与人性的伟大与平凡有机的联系起来。

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但人性是伟大的。作为“拍啥啥就成”的国内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冯小刚用他独有的敏锐与睿智,嗅出《唐山大地震》的独特,在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无常之间,他准确找到了令人动容、感人肺腑的感情宣泄点。

《唐山大地震》的片名虽然宏大,但唐山大地震不过是这部电影的背景。正如电影的英文名叫做《余震》,地震固然可怕,但活着才是一切的开始。

本片聚焦于地震面前一家人的分离与重逢,这与原著小说的脉络不谋而合:将灾难带来的一瞬间的巨大破坏力,通过两代人的心灵纠葛表现出来。

冯小刚的聪明之处在于,把灾难场面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而是将大量的篇幅用在灾难之后,带着内心创伤的人们如何的生活。毕竟,房子塌了还可以重建,感情和信仰塌了,一辈子就完了。

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天灾,实际上只有短暂的23秒,但对片中的一对母女来说,是漫长的32年。

人是有感情的,灾难面前“救小的还是救大的”的人生选择,任何人都会犹豫、彷徨,无力抉择。正因为电影设计了这样一个剧情爆发点,才会令很多观众陷入情感的纠结,并引出跨度三十年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中,将故事的主线清晰的划分为三个段落,分别是母亲李元妮、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他们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却因“救小的还是救大的”的艰难抉择,而遭遇了不一样的人生际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姐姐的“幸运”的,被解放军基本完好的救出来,和军官养父母幸福、甜蜜的生活了这么多年,上了大学,当了单亲妈妈,却依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陈道明饰演的养父,看起来是个功能性的角色,但那种发自内心的隐忍和包容,对养女的关爱有加,以及触及底线的无力感,让姐姐这条主线变得充满戏剧性。

徐帆饰演的母亲李元妮,是本片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当年,为了救小的不得不放弃大的,这是她一辈子解不开的心结。冥冥中,她知道自己的女儿没有死,可以说,是一个母亲矢志不渝的直觉,支撑他走过了震后的三十年。

影片最后,失散多年的母女在父亲的墓前再次相见,这是本片最具情感色彩的段落。徐帆极富爆发性、具有层次感的一段“哭戏”,仿佛将半辈子的感情一股脑的宣泄了出来,不由得让观众动容。

虽然冯小刚在感情戏的处理上,做到了尽可能的克制、内敛,但依然无法摆脱苦情戏最大的弊端——煽情。在巨大的悲情面前,无论是本片的感情走向,还是徐帆饰演的母亲,都会不由自主的向悲情色彩上偏移。

此外,本片试图将人物的感情走向,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但从最后的成片来看,这种尝试是失败的。过分渲染的感情,冲淡了时代性这个关键元素,观众的所思所想,全部都是围绕着一对母女的感情纠葛,选择性的忽视了不同时代背景带来的异同。

怎么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至少现在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于灾难电影,内地影坛几乎很少去涉及。而《唐山大地震》就是灾难电影中的佼佼者。

灾难来临,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外在的伤害而忽略掉了内在的伤害,这就很可怕。《唐山大地震》讲的就是关于灾害中人物的内心变化的事情。

在灾难面前什么选择是对的,什么选择是错的可以说拷问着每一个人。《唐山大地震》中的妈妈也经历了这样的选择。手心手背都是肉,抛弃哪一个都是锤心之痛。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就要面对这种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当方登自己成为了志愿者在的真的现场真正的经历灾难的时候才能更深刻的体味到那种取舍两难的心情。

方登又是幸运的,至少好有机会能够等到有这样的可以化解矛盾的机会。有些人可能从此再也无法从灾难中醒来。这才是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

所以,真是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唐山大地震影评800字左右~

希望楼主看过电影回来共鸣!

"唐山大地震"10大感动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本年度头号催泪弹。达人钧钧看电影的场次是晚上21:40,整个影院依然座无虚席。而且尽管中间掺杂着稍许笑声,但整个电影依然是让看电影的不管男女,不分老少,都在偷偷擦眼泪。最后影院抽泣声一片。大家无不被整个《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感动,应该说冯小刚奉献给了中国人一部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灾难大片。请跟随达人钧钧一起看看《唐山大地震》的10大感人瞬间。

感动瞬间1:开场对唐山大地震发生瞬间的重现。有了《集结号》大型爆破场面的拍摄经验这次冯小刚导演玩的更大。整个唐山大地震过程的呈现可以用惨烈触目惊心来形容。当年看到一幢幢楼把一个个人埋在底下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个衣不蔽体的幸存者抱着亲人尸体痛哭的时候,就如同我们看汶川、玉树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一样让你泪流满满面。特别是女儿在窗边喊了一句“妈妈”的时候,徐帆一声要把命喊出来的“来啦!!”让人体会到母爱的力量。许多人被大地震中的那种伟大的母爱感动。

感动瞬间2:徐帆扮演的母亲哭丈夫,以及恳请大家救埋在石板下面的龙凤胎的时候。救助人员说兄妹二人被分别压在石板的两头,就这个就会压住另外一个,只能救一个。你要救哪个?徐帆疯了一样的哭着喊:“都要!两个都要!”但事实是只能救活一个,最后徐帆低声说:“救弟弟”。我想心碎的不仅仅是眼角落下泪水的姐姐,还有每一位观众。哪个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这样的选择题你让当妈的怎么选?

感动瞬间3:徐帆的婆婆,从济南赶来。要接孙子到济南。一个地震中的母亲,丈夫女儿都在地震中丧生(后来女儿奇迹般的生还)。她只剩一个儿子,但婆婆也没有了儿子只剩一个孙子。当妈的没办法,只得答应婆婆接走儿子。后来送儿子上车站,小姑子在车窗看着徐帆说:“妈,你把孩子带走等于是要了云娟的命啊。”当长途汽车停下来,儿子飞奔向徐帆的时候。镜头给了徐帆一个大大的特写。那个喜极而泣的母亲的笑容,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感动4:张静初扮演的王登的养母病重在床,即将离世。两个暑假都没回家看看母亲的张静初被父亲陈道明告知仰慕病情来到病床前。这场戏堪称经典。三个演技派演员的气场飚到了一起。陈瑾扮演的要强的母亲突然对女儿说了一句:“这个表和我和你爸的存折都给你,你也长大了,应该去找你的亲生母亲。我知道你恨我,但我这个时间上最在乎的人只有你爸爸和你。你能吻我一下吗?”陈瑾那有些呆滞和僵硬的动作把一个重病却坚强的母亲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陈道明更让人称绝。在镜头上一直只有一个背影。可当转过身来的一刹那,镇定的眼睛突然瞬间泪流满面。并伴随着重度的抽泣和呼吸声。把一个革命军人的坚强和面对妻女的铁血柔肠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泪流满面。

感动5:王登带着已经5、6岁的私生女女儿点点回家看父亲时,父亲问“你这几年去哪里?你躲在哪里?”张静初扮演的王登说:“我没有脸见您。”陈道明:“那写封信,打一通电话总可以吧”王登:“我怕您担心”.一直很平静的父亲突然怒了!有点蜷缩的变老的身体却重重的拍着沙发嚷道“我天天都在担心!”;一句话让人体验到身为养父对这个地震中领养的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人感动人间之情无处不在。

感动6:故事渐渐切近主题。在父亲陪女儿和外孙女放风筝的时候,女儿终于跟父亲打开了话匣子。其实32年来她根本没有忘记她的母亲。但是她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去找过母亲呢?她告诉养父当年有一个活着的机会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在究竟是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问题上,她在石板下清楚的听到了母亲说:“救弟弟”。就为这一句话,她恨了母亲32年,这是她心里永远的阴影。这个事情没有对错,我们体会到的是地震在幼小生命里留下的阴影。

感动7:张静初和李晨扮演的弟弟深入汶川地震灾区。可以说电影前半段我并没有看出张静初多少演技来,就是从跟陈道明道白自己的心理阴影后,我才看到她戏剧的张力。在这一大段的救援画面中,透过张静初和李晨不多的台词,看着几乎如同纪录片般展示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画面。我们感动的是回忆,那个伴随了每一个中国人记忆的512汶川大地震。回忆让我们集体落泪。

感动8:角色无大小,戏精永远是戏精。就像当年蒋雯丽在《霸王别姬》里精彩的几分钟亮相一样。在《唐山大地震》中更有一个几乎只有一场戏的刘莉莉。就是当年那个凭借《篱笆女人和狗》中巧姑一角走红的刘莉莉。在《唐山大地震》中她客串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汶川地震中的母亲。为了救女儿的生命,同时为了保护解放军和志愿者的生命,她自己选择了让救援队锯断女儿腿的救援办法。最后看着女儿被抬出来,她一遍又一遍的大喊:“妈对不起你,我要找女儿的腿!”这场戏绝对让每个人都撕心裂肺。

张静初紧紧拽住奔向废墟寻找女儿腿的刘莉莉

感动9:母女32年重逢,是整个电影戏剧化冲突的一个高潮。这场戏切入点非常巧妙。女儿看到了墙上忘了摘下的自己5岁时的遗像,就知道妈妈有多想她。遗像下面一盆西红柿,妈妈说:“先吃个西红柿吧,妈妈没有骗你”这种小细节最让人受不了。一个32年前的生活细节,地震前那个没有吃到的西红柿,成了妈妈心中永远的伤疤。冯小刚抓细节的本领太强了!达人钧钧要大夸特夸的就是接下来徐帆的表现。当徐帆跪下的那一瞬间。你就能见识为什么有人一直拿她和张曼玉媲美。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滴泪都能钻到你心里去。换句话说,不要说观众,就是哪个演员能碰到和徐帆演对手戏都是你的服气,她会直接把你带到戏中的情景。正如冯小刚说的“徐老师只会给电影加分。”这段戏我听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哭声。

感动10:墓地看父亲的戏。当母亲把女儿的墓打开,从中取出一本本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的时候,当张静初静静的蹲在地下抽泣的说出:“妈妈,对不起我对不起,我折磨了你32年,你怎么过的啊!”我们再次被冯小刚导演说故事的功底所感动。你不得不佩服,在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个导演中,最会讲故事的还是冯小刚。他善于用一切语言道具,用最直白的语言抓住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心。有句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在电影这个天地里,冯小刚无疑做到了这点。在看完《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会觉得活着真好,都会禁不住想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儿女、爱人……一个电影能让人为善,境界已经足够高了。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7 01:36:26 回复

    视了不同时代背景带来的异同。怎么评价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至少现在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于灾难电影,内地影坛几乎很少去涉及。而《唐山

    1
  • 访客 2022-07-06 16:16:47 回复

    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外在的伤害而忽略掉了内在的伤害,这就很可怕。《唐山大地震》讲的就是关于灾害中人物的内心变化的事情。在灾难面前什么选择是对的,什么选择是错的可以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