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介绍:
- 1、5点1级地震,我看到的是地光吗,
- 2、地震可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直观感受分别是什么?
- 3、5~6.5级地震能造成多大伤害
- 4、五级地震是什么概念 有多大
- 5、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5点1级地震,我看到的是地光吗,
是地光 你听到得是地声 一般情况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现象,只有那些比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现象 但是注意 只是说一般情况 况且5.1已经不算小地震了 二楼的说的太绝对 没什么不可能的、、
地光的颜色有多种多样,有白里发蓝的、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也有的是黄色和绿色的,其中以白里发蓝的为多,有点象电焊火光那种样子。地光在空中持续的时间一般为几秒到数分钟之间。在夜间,即使离地光出现地点较远的地方,也是能够看得清楚的。地光在地表上空的高度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其表现形式因地震类型和地点不同,在空中的几何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条带状在空中出现,有的以圆弧状出现,也有的以火柱状出现,还有的以一连串火球状出现,形似信号弹升向天空
关于楼主听到的地声:
地震发生时,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音。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层很薄的靠山地区,容易听到地声。听到地声的时间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前,也有的在感到地面振动之后。文献中记载人耳听到的地声,有的似雷声、炮声、撕布声,有的似拖拉机声、风声等。仪器记录的地声大多出现在震前数分钟至数小时内 。 实验表明,在应力达到岩石破裂强度的一半时 , 声发射信号显著增加,当微破裂进一步发展时,声发射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变化,因而有可能被仪器和人耳接收。由于地声多在临震前出现,有可能对临震预报和自救有意义。
地震可分为几个级别?每个级别的直观感受分别是什么?
地震的震级可分为12个级别,具体级别和直观感受如下:
1、Ⅰ度,微震;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Ⅱ度,小震;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Ⅲ度,小震;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Ⅳ度,小震;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Ⅴ度,中小地震;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Ⅵ度,中地震;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Ⅶ度,中地震;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Ⅷ度,中地震;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Ⅸ度,大地震;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Ⅹ度,大地震;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Ⅺ度,特大地震; 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ⅩⅡ度,特大地震; 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
1、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2、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3、生物异常:
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5~6.5级地震能造成多大伤害
5级地震影响范围较小,6.0-6.9级,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古冶区发生(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京津冀多地区震感明显。同日,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此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唐山古冶5.1级地震情况通报会确认,本次地震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总工程师蒋海昆研究员科普解释说,根据初步研究结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比起来,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会持续上百年。
扩展资料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在1811-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五级地震是什么概念 有多大
当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的形式放出的能量
E=10^4.8×10^(1.5M)焦耳
其中M为地震级数前国际上使用的地震震级——里克特级数,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所制定,它直接同震源中心释放的能量(热能和动能)大小有关,震源放出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里克特级数每增加一级,即表示所释放的热能量大了10倍。假定第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1,第2级应为10,第3级应为100,依此类推,第7级为100万,第8级则为1000万当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的形式放出的能量
E=10^4.8×10^(1.5M)焦耳
其中M为地震级数。
5级地震,能量2.0TJ
6级地震,能量63.1TJ
地震级数
(一)零级:无感地震,地震仪的仪表上有记录,而人尚无感觉。
(二)一级为「微震」:人体静止时或对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应。
(三)二级属於「轻震」:门窗摇动,一般人均有感觉。
(四)三级为「弱震」:房屋动摇,门窗格格有响,悬物摇摆,盛水动荡。
(五)四级为「中震」:房屋摇动甚烈,不稳定物体易倾倒或落下,盛水容器达八分满都会溅出。
(六)五级为「强震」:墙壁裂开,烟囱或牌坊都会倾倒。
(七)六级为「裂震」:房屋倾倒,山崩地裂,表层断陷。
第七级时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第八级则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级时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则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第十二级则是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地震共分为几个等级? 如何区别每个等级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扩展资料:
一、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
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
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
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
「微震」:人体静止时或对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应。 (三)二级属於「轻震」:门窗摇动,一般人均有感觉。 (四)三级为「弱震」:房屋动摇,门窗格格有响,悬物摇摆,盛水动荡。 (五)四级为「中震」:房屋摇动甚烈,不稳定物体
和西部比起来,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会持续上百年。扩展资料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
,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2、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3、生物异常:惊恐反应: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