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常识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4) 黑客团队 102 2

目录介绍: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一到四单元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一、词语

毛毯 渲染 勾勒 呻吟 迂回 衣襟 马蹄 外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天涯 疾驰 矗立 凹陷 戎装 循环 匕首 贸易 清晰 抚摸 介绍 新疆 妖娆 机械 凿井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强 撕扯 薪水 效率 寝室 牧童 蓑衣 妩媚 剥开 船棹 翁媪 咀嚼 寂寞 卸煤 倭瓜 胚胎 祸患 天赋 妨碍 岂敢 痴迷 愧疚 困窘 汲取 柳絮 梳妆 造诣 恩惠 侮辱 撒谎 鄙人 规矩 囚犯 淮南 柑橘 枳树 盗贼 赔偿 阔佬 凝视 啰唆 战役 硝烟 煤炭 歌谣 噩耗 跺脚 嫂子 挎篮 崎岖 颧骨 鬓发 搪瓷 煎熬 收敛 疙瘩 奄奄 抽噎 生锈 严峻 严厉 弥漫 支吾 瞻仰 咆哮 疯狂 流淌 放肆 揪出 瞪眼 胸膛 搀扶 祭奠 拥戴 下旬 募捐 水泵 筹集 颠簸

二、成语

程门立雪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奄奄一息 迫不及待 一声不吭 辛辛苦苦 面不改色 了如指掌 完好无损 安居乐业 随心所欲 绞尽脑汁 运转自如 翠色欲流 浑黄一体 襟飘带舞 美轮美奂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银装素裹 一碧千里 喜出望外 若无其事 喃喃自语 不动声色 得意扬扬

三、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作者是------本文按--------先后顺序描述,课文先描述了----------,在描述了----------,----------,------------,联欢活动四个场面,赞美了草原的美景,

蒙古族人民----------,点明文章中心的两句--------------,--------------!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一座()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锋骆驼,()的西域商人,(),()。 4、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往西一直延伸到()。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他们 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5、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那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那么------,--------,也不----。”

6、《白杨》一文表面上写-----,实际上写-------,作者借白杨树的-------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这种写法叫-------,----------。共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7、一条长长的“铁龙”,从----------起步,跨过巍峨的----------,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到达雪域圣城-----------,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8、《浪淘沙》--------------,-------------。----------------,-----------------。

9、羌笛何须怨杨柳,---------------------。

10、《牧童》------------,-------------。----------------,----------------。作者是-------代诗人-------,作者抓住---------,--------,--------,----------四个方面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到生活的-------------。

11、《舟过安仁》这首诗中,作者的所见是--------,------------。作者的所悟是-------------,-------------。本诗---------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图,从中我们感受到----------------------------------------。

12、《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代词人---------,字---------,号--------。清平乐是----------,村居是---------,本诗中共描绘了-------个人物的形象。

13、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的样子:那样-----的脸,那样----------的牙。那样----------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大鼻孔里------------,白沫子沾在--------上。这里作者对骆驼进行---------的描写。写到了它的---------------。

14、《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这篇课文是小说《 》的序言,是一部-----------小说,它以------,-------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经历的童年往事。

15、《童年的发现》的主人公是---------,他的发现是--------------------------------------

16、《程门立雪》介绍了---------拜师的故事。多用来称赞-------------------------------------的故事。

17、《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的------------小说。

18、在学习中,我们认识了------------的晏子,-----------------的老班长,----------------------的老支书,-----------------------

的瑞恩。

四,复习古诗词,诗句

1、 地满红花红满地,------------------。(回文联) 2、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3、 翠翠红红,-------。风风雨雨,----------------。() 4、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顶针联) 5、 天行健,----------------。《周易》

6、 --------------------,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7、 -----------,白了少年头,-------------!《》 8、 少年易老学难成,-------------------。《偶成》 9、 ---------------------------,吾将上下而求索。《》 10、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11、孔君平诣其父,----------,------------。为设果,果有

杨梅。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

12、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13、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14、像刚下水的鸭群,----------------------。

15、“黑旋风,浪里白条”都是《 》里的英雄好汉。

黑旋风是指-------------。浪里白条是指-------。 四、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浪淘沙》的作者是-------朝诗人——,“——————”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2、《白杨》是一篇借——喻——的文章,歌颂了——————,课文中两次提到爸爸的“出神”和“沉思”。第一次沉思是在思——思——;第二次沉思是在思——思——。

3、蒙汉情深何忍别,————————!这句话的意思是————————————————。、

4、面对爸爸对驼铃的解释,“我”的脑中产生了——————的想法。

5、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是——————————————,表达了——————————————,同样的事例如:————————,————————。、

6、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7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看出来的;他的反应很敏捷,是从——————看出来的;他说话委婉而有礼貌,是从——————————看出来的。杨氏子回答妙在————————————————————。

8、你认为打电话应注意什么问题?———————————— 9、“楚王笑嘻嘻”这是一种——的笑,楚王是——————的人。楚王想取笑晏子,反而被晏子取笑,请用一个成语或谚语概括楚王的下场。————————————————

10、《桥》中作者开头采用了——的记叙方法,通过对————这件事的叙述,表现了,党员“老汉”————————的崇高品质。

11、瑞恩的梦想是指————————————;这个梦想的实现需要三个步骤,即:————————,——————,—— 12、《再见了,亲人》作者为了表达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个中心,精心安排志愿军与—— —— ——分别的场面,她们代表了—— —— ——。从她们的几个典型事例中我们感受到————————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22课文学常识内容照片

一、《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孟子是(思想家 )、(教育家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鲁)国人。《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 ),孔子名( 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 )国人。二、《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三、《匆匆》作者是(朱自清)。四、《桃花心木》作者( 林清玄),( 江苏扬州人 )人,代表作有(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技 》《你我》等 )。五、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会( 锻炼 )出一颗(独立自主 )的心。六、《顶碗少年》作者( 赵丽宏 ),文中少年(三 )次顶碗。七、《手指》作者( 丰子恺 ),代表作有( 《原原糖随笔》 )。八、五根手指名称为(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 性格 ),各具不同的( 姿态 )各有( 所长),各有( 所短 )。九、《北京的春节》,作者( 老舍),原名( 舒庆春 ),字( 舍予),代表作有(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选自小学课本的有(《骆驼祥子》《猫》《草原》)。十、文中提到的重要日子有哪七个(腊八,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正月十九)。十一、《和田的维吾尔》中维吾尔人是(乐观)的。十二、《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女儿,他于(1927年4月28日)日,因作者写于( 1943 )年,正值父亲逝世(16 )周年,文中父亲的精神是(可贵)的。十三、《灯光》作者(王原坚)。

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第二课的答案

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我认为没有一个速成的方法,最大的必要是积累,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小学五年级应该掌握的文学常识

这个太多了。

1.毛主席喜欢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2.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3. 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4.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5.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

6. 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7. 诗仙李白, 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 诗豪刘禹锡。

8.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9.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10.《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11.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12.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3..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4.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15.“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五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文学常识

额。。。这位哥们儿。课文名叫什么啊?还有作者。

文学常识范围太广了。。。

汗死。。。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5 01:50:33 回复

    -的脸,那样----------的牙。那样----------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大鼻孔里------------,白沫子沾在--------上。这里作者对骆驼进行---------的描写。写到了它的------------

    1
  • 访客 2022-07-05 06:15:24 回复

    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一座()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