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怒江这条河的基本常识-怒江河经过地

第三方分享代码
hacker 3年前 (2022-07-04) 黑客团队 105 1

目录介绍:

怒江的河流补给类型及其水系特征

怒江的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特征是落差大,流势急,多瀑布险滩。

怒江大部河段奔流于深造峡谷中,落差大,流势急,多瀑布险滩,上游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夏季降雨补给,水量丰沛,多年平均径流量689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46000 MW,占萨尔温江水能蕴藏总量的90%以上。怒江干流水能蕴藏量为36410MW。

但是,怒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截至20世纪末,修建中小型水库约200座,蓄、引、提水灌溉面积共6万多公顷,占耕地面秋的1/4;建中小型水电站约200处,装机容量30~40MW。

扩展资料:

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1、雨水

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

2、冰雪融水

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3、湖泊和沼泽水

有些河流发源于湖泊和沼泽。有些湖泊一方面接纳若干河流来水,另一方面又注入更大的河流。

4、地下水

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中国西南岩溶发育地区,河水中地下水补给量比重尤其大。

5、积雪融水

主要发生在春季。这类补给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6、混合补给

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怒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流补给

是如何介绍怒江的?怒江有哪些特点?

怒江,又称为潞江,源出青藏高原,自北向南流经云南西部,是云南的三大河流之一。怒江出国境后,称为萨尔温江,流入印度洋。怒江流经滇西时,东面为怒山,西面为高黎贡山,怒江水势汹涌,两岸危岩壁立,江中怪石嶙峋,是滇西的一道天堑屏障。1942年5月,中国军队把日本侵略军阻于怒江西岸以后,两军隔江对峙,日军苦心经营怒江西岸的防线,在一些重要地段构筑了坚固工事,企图凭险死守。

怒江流域自然地理基本特征

1 流域概况

怒江是一条跨国界河流,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格帕山,大致流向先自西北向东南,贡山以下自北向南沿横断山脉与澜沧江平行。干流流经西藏那曲、昌都地区进入云南,纵贯云南省西部,经怒江州、大理、保山、临沧、德宏5地,于潞西县出国境进入缅甸,经掸邦高原通过缅泰边境,最后在缅甸境内的毛淡棉附近汇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怒江全流域面积32.5万km2

,干流全长3673km,中国境内(以下均指中国境内)流域面积13.6万km2 ,干流河段全长2020km。

怒江流域总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原、高山、深谷、盆地交错,地形、地貌复杂。本次怒江流域综合规划,根据流域自然地理特性,将怒江上、中、下游重新进行了界定,其中河源—嘉玉桥为上游,嘉玉桥—六库为中游,六库—出境口为下游。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两岸是海拔5500~6000m的高山,属高原地貌,现代冰川发育;中游处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纵谷区,河流两侧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等海拔在海拔5000~5500m以上的雪山与冰川,主流在高差达2000~3000m的深切河谷中行进,河道纵比降大,两侧高山支流众多;下游六库以南为云贵高原区,两侧山势渐低,多为山丘、盆谷、坝子地形,地势相对和缓,海拔1700~2000m。

怒江流域形状狭长,支流众多,但长而大者较少,除河源汇入的支流呈树状外,大部分支流均沿构造线发育。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

的一级支流有下秋曲、索曲、姐曲、色曲、达曲、德曲、八宿曲及玉曲(又称伟曲)等8条,其中支流面积最大的为索曲,达1.32万km2

;河道最长的是玉曲河,为423.4km。云南境内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

的一级支流仅有下游的勐波罗河和南汀河2条;其余支流大部分发源于高黎贡山或碧罗雪山,呈羽状,具有河道短、落差大、有融雪补给、枯期水量大等特点。

2 气象特性

2.1 气候特征

怒江流域气候受地形及大气环流影响,比较复杂,多年平均气温南北相差悬殊,从上游向下游递增。怒江上游属高原气候区,寒冷、干燥、少雨。河源那曲地区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高原湖盆—宽谷地区,河谷海拔高程在4500m以上,受冷空气的侵袭,气候严寒,冰雪期长,降水量少。怒江中游,由于受南北气流夹击,气候复杂多变,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下降,降水量增加,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六库以下为河谷区,地势较低,主要受西南海洋季风控制和东南季风影响,气候炎热无寒冬,多雨。

怒江中下游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雨,主要受西南季风控制,同时又受东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不断输入本流域,水汽充沛,降雨集中。由于流域地域广阔,各地区地形、气候及暴雨差异较大。嘉玉桥以上因地势高,气候干冷,降水强度小,自有记录以来尚未观测到1d雨量大于50mm的暴雨;嘉玉桥以下,怒江进入横断山脉纵谷区,直至下游地区,受该区域特殊的地形影响,暴雨常呈多中心分布,常形成笼罩面积大、暴雨日数多的连续降雨过程。

2.2 降水地区分布

怒江流域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印度洋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等地的暖湿气流,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及大气环流影响,流域降水地区分布极不均匀。

怒江流域上游干燥少雨,下游气候湿润。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左右,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由北向南,从上到下呈递增的趋势。

怒江上游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地面海拔高,距水汽源地较远,水汽在输送过程中不断损失,造成该地区降水稀少,几乎没有出现过大暴雨。丁青、巴青一线由于受东西切变线的影响,降水量相对偏高,据资料统计,丁青为644mm、索县为576mm。同时,由于怒江干流右岸边坝一带距易贡藏布较近,受到来自孟加拉湾沿雅鲁藏布江通道上溯的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出现了降水量为1200~3000mm的高值区。

怒江中游地处横断山纵谷区,距水汽源地渐近,降水量逐渐增大,贡山以上至嘉玉桥区间年降水量一般在600~1600mm,其中左贡一带由于伯舒拉岭山脉对水汽的阻挡作用,形成了降水的低值区,据资料统计,左贡年降雨量为447mm。由于地形地势及大气环流影响,怒江流域从贡山开始进入暴雨区,贡山至六库区间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mm以上。由于区内高黎贡山、怒山(碧罗雪山)等山脉险峻高大及其对水汽输送的阻挡、动力抬升等作用,造成降水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总体表现为:水平方向上西多东少、迎风坡大、背风坡小,垂直方向上河谷小、山顶大,局地性暴雨多,立体型气候突出等特点。如门工附近的河谷降水量只有400~500mm,而两岸山坡降水量在600~1000mm以上,贡山县平均雨量达1638mm。贡山—泸水两岸较高的山顶为3000~4000mm的高值区。

怒江下游进入云贵高原区,两侧山势渐低,水汽充足,主要受西南海洋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是流域降雨集中地区,年降雨量一般在800~1200mm,其中龙陵县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095mm,是著名的雨区。南汀河一带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近,地势开阔,降水量也较丰富,一般为1400~2000mm。

怒江的水文特征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流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藏文:རྒྱལ་མོ་རྔུལ་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怒江第一湾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公里,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8.7%。怒江六库也成为了中国唯一一条没有建造水电站的河流。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 访客 2022-07-04 18:24:05 回复

    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怒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流补给是如何介绍怒江的?怒江有哪些特点?怒江,又称为潞江,源

    1